返回第419 死于痢疾(第1/3页)  重走未来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19死于痢疾

    1309年到1319年,魏东生以战养战扩充军队,驱使爪哇八旗渐次攻灭满者伯夷。

    1319年到1322年,魏东生又挥师西进,攻灭西爪哇岛的巽他王国,泛泛统一爪哇岛。

    说起来貌似容易,其实过程相当困难。

    以等策略游戏为例,玩家能够准确知晓一支部队的大概战斗力,同样规模的火绳枪部队总是能够轻松歼灭常规中世纪冷兵器部队。而在实际战争中,军队战斗力常常是无法掌握的迷雾,魏东生不仅很难探知一支部队的实际士气和训练度,甚至连一支部队的准确人数都无法了解——谁知道他们有没有吃空饷啊?很多魏东生以为必胜的战役,爪哇八旗都无功而返;当然也有一些惊喜,某些军事天才常常在绝境中上演惊天大逆转,立下连魏东生都瞠目结舌的功劳。

    魏东生赢在哪里呢?

    魏东生赢在蔗糖产业链,源源不断的巨额利润才能支撑起以战养战。

    魏东生赢在中央集权,尽管只是类似满清模式的殖民统治,尽管边角之地存在一些类似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之辈的爪哇土著藩镇,顺塔王国的政治体制也远远强于介于部落联盟和部落分封之间的满者伯夷王国。同样的人口,同样的资源,顺塔王国总是能够压榨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而蛇吞象征服了爪哇岛。

    1322年到1328年,魏东生又凭借爪哇岛的人力资源东征西讨,渐次征服南洋诸岛。

    众所周知,爪哇岛是南洋主要的人口聚集地。现实世界里,论面积,爪哇岛只是印尼第五大岛,它却骇然拥有全国一半人口,且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处于绝对支配地位。与爪哇岛相比,南洋其它岛屿的开发难度高,集权统治成本也高到不可思议。因此,魏东生有了爪哇岛大本营之后,因地制宜在其它岛屿推行荷兰东印度公司策略,以海洋霸权思维割裂南洋群岛之间的联系,保持顺塔王国对各个岛屿土著政权的绝对优势。

    魏东生制霸南洋之后,才迟迟把目光投向蒙元大陆。

    论文化归属,论人口优势,魏东生都有取而代之的需求。但是,蒙元可不是满者伯夷或巽他王国这样的土著小国。以满者伯夷开国第一代国王拉登甲亮为例,他面对区区一支蒙元偏师,都得靠跪舔降低元兵的警戒心阴谋取胜。

    蒙元攻取中原之后朝政混乱如麻,魏东生转世历练的1297年到1328年,已经快速更替了铁穆尔、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硕德八刺、也孙铁木儿、阿速吉八、图帖睦儿等数任皇帝。尽管蒙元高层争权夺利不休,尽管蒙元诸省不时民变,它仍是顺塔王国国民眼中的庞然大物。

    再者,因为“禁止传播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约束,顺塔王国的政治体制也是类似宋元的传统封建王朝,不但科技树与蒙元仿佛或者说稍低于蒙元,骑兵短板更令人绝望。

    哪怕顺塔王国业已制霸南洋,顺塔王国高层也没有信心完成反元大业。

    与此同时,南洋唐人族群也没有收复中原的野心。以早期的权臣杨新宁为例,刚逃难来到爪哇岛那些年,他为长子取名杨北望,为次子取名杨复土,为长女取名杨念宋。又是北望,又是复土,又是念宋,杨新宁的心思可想而知。可滞留爪哇十余年之后,到了末女杨念安降生时,她的名字已经和家国情怀无关。早在那时,杨新宁已经不再朝思梦想反元复宋,而是和其它南宋遗民一样开始认命地追求安定生活。

    作为南宋遗民,他们比南洋土著更熟悉中原诸省的地大物博和蒙元铁骑的噩梦,也比南洋土著更害怕蒙元的综合实力。与其冒着生命危险挑战蒙元赴南宋后尘,不如安心的在南洋做富家翁。

    这样的保守想法,几乎是所有唐人族群的共同心声。

    好在顺塔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