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浮生六劫(7)(第2/4页)  靖难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礼报告:“殿下,赵指挥报告,东城、南城敌军已经肃清。

    ”朱植不顾部下劝阻一夹马肚,战马冲下山坡,身后千骑赶紧跟随,一路烟尘席卷山岗。

    上阳门炮声三响,朱植在众军簇拥之下进入京师。 杨荣与几名将官恭候在门旁。 朱植一眼看到青衣布帽的杨荣。 赶紧翻身下马,三两步走上前来:“勉仁。

    好久不见,想煞本王!”

    杨荣连忙跪下:“恭贺殿下平乱成功。 ”门口众兵将一同跪倒三呼千岁。

    朱植与杨荣并辔而行,杨荣低声道:“皇上已经是先帝了,此事千真万确。 恭贺殿下大功告成。 ”

    朱植心中轻轻叹了一口气,看着眼前一条一条熟悉的街道,胸中顿觉气血翻滚。

    这是一条用鲜血和尸体铺成的大路,它地终点是皇城,帝国的权力中心,此时此刻自己正走在这条金光大道上,这条上洛之路古往今来引多少英雄折腰,又令多少生灵涂炭。

    八年了!从穿越之初的懵懂王爷,到如今将天下玩弄于掌股之间的权王,自己生生地用来自后世的知识以及对历史的熟识,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走到了今天。

    只要自己愿意,轻轻一伸手,那个令无数人垂涎欲滴的桃子就要瓜熟蒂落。

    朱植蓦然抬头,半边天空如燃烧一般,火红如血。

    ……

    京城不时传来乒乒乓乓的火枪声,那是士兵们在围攻皇城,这里是燕军最后地据点,朱棣率领着最后的亲兵死守在这个地方,等待着命运的判决。

    那个曾经高大威武的大明洪武皇帝的四子,威震边塞的燕王朱棣,此时正坐在皇城正阳门的城楼里打着瞌睡,身边如云的将领谋士已经烟消云散。

    朱棣感到一种说不出地疲倦,疲倦得对城外地枪炮声充耳不闻。

    朱棣不是一个容易屈服的人,他心中执拗地信念支撑着他逆天而行,以一隅而抗天下,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离成功只一步之遥。

    但朱棣到现在也想不明白,自己到底败在哪里。 他无法理解。 为什么自己前脚进了应天,老十五后脚就能把门关上。 水师,朱棣第一次知道水师还可以做这样的事。

    他突然感到一股彻骨的寒冷,就算是水师也不能飞过来啊。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老十五早有准备,只等自己杀向京城。

    一旦夺得京城,逼死建文侄子,那他正好打着为皇帝报仇地旗号攻灭自己。 到时候老十五无论军力还是声望都足以问鼎。

    想到这朱棣哈哈大笑:“想不到我朱棣英雄一世,所有行动都被人计算在内,哈哈……辛苦一场却为他人做了嫁衣,哈哈……”朱棣的大嗓门在城楼中回荡,贴身卫士潸然泪下。

    是夜,宁远卫攻破皇城,燕王卫士打开城楼欲护送燕王突围的时候,却见燕王自刎于正阳门城头。

    燕王两只铜铃大眼至死不闭。 面上留着略带不甘的笑容,嘴唇轻咧,最后留给这个世界一个嘲弄的神情。

    一个时代结束了!朱植看着扑倒在城楼之上那具伟岸的身躯,无论朱棣是否成功,大明的封建制都将无可避免地走向灭亡。 或者中华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封建制也将结束。

    ……

    朱棣占领京城一十七日,总共有二十三位朝廷大臣死难,方孝儒在城破之时自杀身亡;黄子澄被燕军所执,乱刀斩死在承天殿下;齐泰引家丁与燕军搏斗。 死于乱军之中。

    朱棣靖难地三个主要目标全部了解。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建文帝朱允炆,在一场大火中随着奉天殿烟消云散,尸骨无存。

    朱植只能命人随便在瓦砾中抓了一把灰土,再加上几件朱允炆的衣冠,殓在棺椁中,放于承天殿中。 召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