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饮马长江(3)(第2/3页)  靖难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去,可是什么时候出战,怎样出战。 在哪里出战。 非奉本王将令其他命令一律不从。

    ”铁铉连忙抱拳应诺。

    “既然让瞿将军去京城,你就去。 但去了不带点兵马不行。 给你一个斥候千户做护军,也逞逞辽东军的仗势。 到了京城,我还有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去做。

    ”朱植笑着对瞿能道。

    “至于咱们的兰陵侯王小马,如果不想去上任就写了本子推说自己病了呗。 本王身边还真是需要人带着军。 ”朱植最后道。

    见朱植这么说,王琙总算笑了:“一切听殿下差遣。 ”

    朝廷一方面想办法强拆辽东军,但另一方面也真担心辽王抗旨,现如今朝廷除了辽王已经没有其他可以倚重地力量。

    方、黄他们在提心吊胆中等候了一个月,终于接到了辽东的快船回报,辽东奉诏,只是王琙得了重病无法到山西上任。

    得到这样一个结果,朝野上下都舒了一口大气。 当然,当初支持辽王的官员更加佩服,让小人们都看看!任凭你想着法搞人家,但辽王还是顾全大局,服从朝廷调遣。

    辽东的高风亮节反而显示出方孝儒如何小人。

    建文元年最后两个月,整个中华大地终于平静下来,无论东线还是南线,两军表现出了相当的克制。

    甚至在建文元年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某些地段双方的斥候见面,还互相赠送了礼物,毕竟大家都曾经在一条战壕里呆过。

    不过各军的克制有着不同地原因,辽东军忙着总结作战经验,补充列装新式装备,并且抽调出两支主力骑兵集结在山海关,只等港口内的冰一化就登船南下;燕军从西线北线各卫中抽调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以及招募新兵,补充到秋天,在冀东被打残的几个主力卫中。

    燕军也在呼哧呼哧舔着伤口;南线的朝廷主力日夜操练,面对十几万没上过战场地新兵蛋子,徐辉祖只能求老天保佑,建文二年夏季来临之前,燕军不要有大的行动。

    云南的沐家接到朝廷的调令之后,勉强派出一个卫五千人做了一次象征性地支援。 云南山高皇帝远,朝廷只能无可奈何。 在沐家行为地映衬下。

    应天的官民更觉得辽王形象高大。 百姓们无不挑起大拇哥:“瞧瞧,不愧是先帝家的千里驹,平定燕乱还得靠辽王。 ”

    ……

    遵化之败让朱棣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一个冬天,他甚少离开宫殿,昔日那个气吞山河,无所畏惧的燕王逐渐消失在大家眼中。

    外面飘着雪花,这个冬天格外冷。 燕王紧了紧身上的裘皮大髦。 推开窗户,几朵梅花在雪花中顽强地崭露着红色,让朱棣感到一丝温暖。

    突然院中传来一阵佛音,又是那个和尚在念经。

    朱棣追寻着佛音一直走过去,和尚的禅房就在朱棣寝宫旁边,也是为了任何时候都可以方便找他顾问。 朱棣走到门前想推门,可手搭在门上始终没动。

    “既然来了,就请进来吧。 ”屋内唱经和木鱼嘎然而止。 接着门吱丫一声打开,一个小和尚双手合十对朱棣行了个礼。

    朱棣点点头走进禅房,只见道衍面对着墙,听朱棣进来,道衍缓缓转身。 口宣佛号朝朱棣作了一揖:“阿弥陀佛,殿下好久没找贫僧了。 ”

    朱棣微微一笑道:“天气冷,不想打扰大师清休。 ”

    道衍笑道:“不是天气冷,只怕是殿下心冷吧。 ”

    朱棣一怔。 没有说话,在椅子上坐下,房间正中燃着一炉檀香,袅袅青烟缓缓升上空中。 道衍在他身边坐下道:“殿下如今有何打算。 ”

    朱棣望着檀香发愣,隔了半晌才缓缓答道:“记得大师说过天命与我,只是孤现在十分怀疑,天命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