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颖上之战(第2/3页)  风流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赵云赞同道:“元直之言与吾不谋而合。”

    徐庶道:“以我军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能打败敌军,当务之急,是如何妥善安置。”

    赵云疑惑道:“照着元直的意思,我们便不要追击敌军了?”

    徐庶点头严肃道:“不错。假如倾巢出动,只怕安风津难让人放心。如果只派部份兵出动,又担心反被曹军包夹伏击。加上曹军这次退的十分诡异,我们还是小心为妙。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曹操此番退兵,不用多久,必然会卷土从来,眼下之事,如何立足于防守,怎么顶住他们下一波的攻势,让自己立已不败之地,才是关键之急。”

    徐庶与赵云商议完毕,决定不追曹军。

    曹操见江东军还是龟守不出,假退变成真退,很快退回兖州武平,全线开始整顿。

    赵云得知消息,也没有丝毫办法。不过探子来的消息说颖上城只有少量士兵在把守,赵云便从新带人马杀至颖上。颖上城的守军只是稍微抵挡一下,便顶不住赵云的冲锋,败回兖州。赵云从新夺回颖上的控制权。

    十月,曹操大军再次压境,兵临城下。

    颖上城上下处于一片忙碌之中,布防城池,准备守城器械,号动百姓等等。

    由于臧霸退回下蔡,颖上的主将变成赵云,所以这里的一却指挥重担全落在他身上。而徐庶则没有随军前往,仍是主持寿春大局。此时颖上有军队三万,安风津五万,加上寿春有两万人马,刚好十万精兵。而曹操此次全是携带精锐的青州兵而下,马步兵前后计有二十余万。其中还不算源源不尽的援兵,形式相当严峻。

    赵云隐隐感觉有些不妥,虽然有徐庶的提示,但他心里有种不安的感沉。曹操退兵也就罢了,但怎么刚过秋后,便又再次举兵南下,这明显是违反常规之举啊。不过这一次曹军的军势明显强于上次,显然是有备而来,看来自己要多加小心了。赵云也没有细想那么多,一心一意准备着如何能挡住曹操的这波进攻。

    十月中旬,准备已久的曹操首先派大将夏侯惇领五万人马扑奔颖上城,揭开淮河二次战役。同时一时间,曹操还让韩浩带两万精兵过颖水,牵制下蔡的赵云部队。

    西风吹,战擂鼓,一场最激烈的战斗,缓夏侯惇缓拉开序幕。

    赵云立在颖上城楼之上,身后一干是随他出身入死的副将们。

    西风呼啸的刮过赵云脸庞,额前的几丝刘海不停的飘荡。那英俊不带一丝表情脸上,让人无法猜想到他此时内心是何感觉,只有那带血丝的双眼,渗透着萧瑟的杀气,让人感觉到那不屈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飘舞的旌旗,哗啦啦的做响,高高耸立在颖上城的最上端。

    城下前方黑压压的一大片曹军如蚂蚁一样,匍匐前进,宛如一团黑云,让人心压抑的很。

    颖上城战鼓通天,号角响遍大街小巷,所有士兵都处于热血沸腾的状态之下。

    曹军的军容十分整洁,衣甲鲜明,阵列齐整,显然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训练有素,身经百战。而且他们的兵种齐全,骑兵在前,盾兵在中,枪兵在后,两侧都数枚弓箭队压阵。虽然没有正面交锋过,但赵云依然感觉到曹军的强大。

    赵云冷冷看着曹军的一员敌将在城下骂阵。

    敌将身后的士兵伴着主将高呼的骂声,不时响起喧嚣的吼声,士气极为高涨。而每一个士兵都给人一种极为膘悍的感觉,那只有经过无数战场的锤炼,才会到达的境界。

    赵云平淡不带一丝火气问副将道:“城下是何人叫阵?”

    李丰恭敬道:“曹将乃是夏侯惇。”

    赵云眉毛轻扬,淡淡道:“是否乃夏侯婴之后,现曹军中的头号大将?”

    李丰道:“正是此人。在曹营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