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蹊跷的事故(第2/3页)  财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方媒体这次史无前例地报导海军潜艇失事事件,应该说是中国新闻界迈向诚实、独立的一大进步,可喜可贺。

    建国五十多年来,官方媒体从来没有报导过类似事件,这并不是说中国海军的潜艇从来没出过事,或是空军的飞机没发生过机毁人亡的事故,这类事故即使在装备精良的美国军队里也时常发生,而这类事件,在政府对媒体的严格掌控中,从来就没被批准报导过。

    但是,仔细一琢磨,就发现了问题。新华社的这份通稿,连标点符号,总共一百二十五个字,平均每个死去的人不到两个字。如此模模糊糊的报导,看上去不是出於新华社以及老板的自愿,而是被那还没有过去的sars遮盖丑闻给逼的。因为高层不想在几天或几十天之后,被国际媒体揭出又一桩捂盖消息的丑闻。

    而消息本身也存在诸多蹊跷之处,令人感到有些疑虑。

    首先,出事的时间。原稿用的的是近日,这近日究竟是指哪年哪月哪日?无人知晓。完全看各人对这个近字的理解了。我们时常看到中国菜谱上使用少许这个词,但新闻报导有别于菜谱,新闻最讲究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发生的准确性,岂能用近日这种模糊观念呢?

    其次,都是谁死了?他们姓什么叫什么?生前有什么爱好?他们都来自什么省份?他们的亲属都在哪里?家属是什么时候通知的?事故怎么发生的?面临死亡的士兵们有时间呼救吗?曾经试图抢救过吗?救援人员和舰艇到达的时间?救援和打捞所花的时间?有没有蛛丝马迹的存活现象?艇上的逃生设备如何?为什么人们对这些一无所知?

    第三,潜艇承载人数。这艘出事明级潜艇的额定人数是五十七人,可是根据官方的报导,出事死亡人数是七十人,为何多出了十三人?多出来的这十三个人是由於什么原因进入潜艇而使该艇超载呢?这艘舰艇是出事那天才超载,还是平时使用时就一贯超载?

    一般而言,交通事故发生时,如果是因为超载而导致人员伤亡时,司法机关要追究其法律责任。那么该潜艇的致命事故会不会是由於超载造成,如果是,该由谁来承担行政和法律责任?sars革了几个替罪羊的职,这次事件的祸首和替罪羊在哪里?显然是令人深思的。

    第四,潜艇的年龄。根据公开的资料,中国海军共有明级潜艇二十二艘,建造时间在一九七零年到一九七九年左右。也就是说。这艘正在服役的明级潜艇的年龄已经超过了二十年,很可能在三十年左右。

    潜艇比水面舰只的危险性要大得多,所以也要求有更快的设备更新和维护。用如此老旧的潜艇服役,是因为中国的军队缺乏军费吗?

    显然不可能是这个原因,国内这些年来,军费开支年年增加,都到了六百亿美元左右了。在近年全国出现工作市场紧缩,失业、下岗人数剧增的时候,现役军人甚至有比国家公务员更好的待遇,再看看大街上跑的挂着军牌的奔驰、凌志、bmbsp;   至于事故的原因,报导只说是机械故障,并没有提该潜艇的失事地点是在水下还是水面。一般来说,潜艇发生导致全部乘员死亡的事故,在水下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是这样的话,便会有大规模的搜救行动,才能如那篇报导所说的将潜艇拖回港口。但报导中似乎并没有提及海军有过大规模的搜救行动,比起两年前中国对勇撞美军侦察机的海军航空兵王伟的大规模搜救来,这七十个人死得太寂寞了。

    如果失事地点是在水面上,那么机械故障,如发动机停车或螺旋桨停转等,就很难导致全部乘员的死亡。也有可能发生了电池液泄漏,导致有毒气体进入舱内使乘员窒息,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跟潜艇的老旧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也有可能是潜艇所装载的鱼雷发生爆炸,这就跟三年前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号事故非常类似了。但库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