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五十四章 曾夫子(上)(第1/3页)  毒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左宗棠带着家人和十几门臼炮,两百多炮兵走了,去岳州上任了,杨猛本想打发去岳州的刘文清、左孝琪夫妇却留了下来。

    相对于岳州,武汉三镇更难防守,而杨猛手里的兵少,汉口与汉阳都在他放弃的范围之内,左孝琪的抚孤院如今做的风风火火,杨猛不敢预估太平军的人数,有心让她去岳州发展,没想到这位也是个倔脾气,硬是留在了武汉三镇。

    这无疑是增加了杨猛拱卫武汉三镇的难度,谁知道太平军打过来的时候,这小两口会在那里呢?左孝琪是杨猛竖起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子倒了对武汉三镇的民心都是摧残,因为一个人,拱卫武汉三镇的战略也要改了。

    硬守武汉三镇,不是办法,杨猛兵少,分散守城的话,反而会被各个击破,为今之计只能迎头痛击了,近战,是新军的强项,是能决定战局胜败的。

    新军打的仗不多,唯一一次正面交锋,还是打的阵地战,虽说打得时间很短,但杨猛也发现了许多不理想的地方。

    右刀左枪,是杨猛一直在刻意训练的近战杀手锏,训练的时候,没什么毛病,可真正打起来,一边瞄准一边挥刀,加上柯尔特操作有些复杂,虽说训练精熟,但新军右刀左枪的表现并不抢眼。

    问题不是出在了训练上,而是出在了枪械的操控性上,柯尔特打的是铅弹,威力是十足十的,但操作繁琐,无疑是个大问题。

    北伐的太平军与杨猛没多大关系,西征的太平军在南昌遇阻之后,杨猛上了一道折子,说需要时间练兵,暂时不能轻动,朝廷那边也准了。这段时间武汉三镇的铸炮局也开始上设备了,研制新的枪械,就成了杨猛的问题。

    西山,云南科技的中心,近几年在钢铁上的成就虽说不错,但钢铁的生产,依旧是坩埚的天下。想要大批的生产钢铁,还有不少的门槛需要跨越。

    虽说西山的发展,杨猛不怎么满意,但西山的收获还是不错的,铸铁配方几经改进之后,西山铁厂。已经能大规模的出三种铸铁了,一种是西方通用的配方,也就是民间所说的软铁,另一种则是新配方结合古法弄出来的,引进了化学之后,这种配方经过试验也稳定了下来,这种铸铁的性能与钢差不多。应该就是球墨铸铁,但究竟是不是,杨猛真是不清楚。

    第三种介于二者之间,是专门就打制大片刀弄出来的,钢刀,只有骑兵刀才是,大片刀多是铸铁的,刀身厚重的大片刀。对钢铁的要求不大,杨猛也就默许了,毕竟好钢还是要用在刀刃上的。

    最奇特最离奇的收获,应该归功于韦驼子,这位在印度劫掠的时候,找到了一些铁蛋蛋,这玩意儿当时放在一个很华美的箱子里。找人一问,据说就是所谓的乌兹钢锭。

    这名叫乌兹钢锭的铁蛋蛋起初也没引起韦驼子的注意,但藏着这些铁蛋蛋的货,收藏了不少极品的刀剑。刀剑上的花纹漂亮,韦驼子开口一问,事情也就有了眉目,这个时候的乌兹钢锭,已经基本断了传承,但有些东西是经不起挖掘的。

    复兴团在印度的实力数一数二,做这个事儿,不难!

    韦驼子对复兴团来说,就是个太上皇,而杨猛喜欢好的刀剑,为了让三爷乐一乐,这事儿可被韦驼子摆在了头等的位置上。

    韦驼子追着不放,复兴团也一样,几乎断了传承的乌兹钢锭,也就这么被发掘了出来,但发掘出来归发掘出来,这乌兹钢锭的传承,不是断于人为的原因,而是矿脉的枯竭。

    好刀,三爷固然喜欢,但乌兹钢锭绝对是个好东西,立功就要立大功,即使是杨猛到了阿里的时候,韦驼子还是把这件事儿给瞒了下来,耗时近半年,动用人力数万,把旧的矿脉翻了个天翻地覆,复兴团终于找到了几万斤矿石。

    这乌兹钢锭被弄了出来,不巧那个时候,杨猛正在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