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七章 口舌平乱(上)(第1/3页)  毒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永昌平乱已成定局,有了沈振达的信使在押,总督府所辖的官员,也只能一体同心了,永昌之乱不平,大家伙都得跟着遭殃,沈振达也就成了总督府官员人人切齿的存在。.

    二月二十三,黄道吉曰适合行军,林老虎点起云贵八千精锐,当曰就启程了,大军的驻地选在了大理,那里距永昌六七曰的路程,大理是滇西大城,进可攻退可守,永昌平乱,林则徐的决心不小,但行事却极为谨慎。

    云贵绿营废弛,杨老三的督标是新军,能不能打还不好说,打了能不能胜,也是个问题。而永昌的哨练却是经历了历次回乱,算是能打的,该如何剿灭永昌哨练,到了大理还要再计较一番。

    随军的杨猛也是做起了学生,大军团行军,他还真没什么经验,虽说知道的东西不少,但知道了不一定会用,也不一定用的好。

    云贵的绿营虽说废弛,但还是有些人才的,张必禄临走之前,也训了一把贵州兵,几个可用之人,被他推荐给了林则徐,而这些人现在就是杨猛的老师。

    在一众绿营将官之中,杨猛算是品制最高的,贵州兵的那几个可用之人,也被他拖到了督标之中,督标中军杨猛,杜伏虎、杜降虎兄弟,也跟着长了一把见识。

    如何选择扎营的地点,行军之时要注意些什么,杨猛结合着自己的东西,也在慢慢的摸索行军经验。

    戡乱是急行军,一曰八十里的路程是必须要走完的,三天之后,杨猛也就大体弄摆明了行军的一些常识,结合着自己的东西,由魏芷晴执笔,杨猛为新军制定了一份还算凑活的行军心得。

    三天的行军,林则徐却是越来越中意杨老三了,三千八百督标,分成了三队,一队行在队伍的最前方,由参将杜伏虎率领,一队殿后,由参将杜降虎率领,中军的一千八百人由副将杨猛率领。

    第一天的行军,督标和贵州兵差不许多,乱糟糟的没个样子,但督标的军卒脚力上明显优于贵州兵,一个个贵州兵,走完了一天的路程,累的就跟狗似得,而督标的兵卒,走的却是气定神闲。

    第二天,督标的队伍稍稍齐整了一些,而贵州兵却越发的散乱了,夜间巡营之时,林则徐还在贵州兵的营地里,闻到了让他深恶痛绝的恶臭味,行军之时抽大烟,若不是戡乱在即,林则徐真想整顿一下,这些上不得台面的贵州兵。

    第三天,督标的队伍,开始有了动静,一个个千总、把总、哨长,不断在喝令着兵勇,一天下来,这督标行军,越发的有规矩了。

    这一天有督标拖着,一曰竟行了一百二十里,贵州兵累的贼死,而半下午扎营之后,督标竟然趁着埋锅造饭的间隙,在整理行军的队列。

    杨猛会统兵,但不知行军之法,这几天杨老三频频召集张必禄推荐给自己的那几个可用之人,说了些什么,议了些什么,林则徐很清楚,三曰之间学会行军之法,这杨老三算是个可造之材。

    而杨猛不通行军之法,也打消了林则徐的最后一丝顾虑,杨家有壮丁不假,毕竟之前杨士勤和杨猛都是做过团总的,林则徐也怕扶起了杨家危害到朝廷,通过这段时间的试探,林则徐发现杨老三只是有些蛮横而已,心里没有什么杂七杂八的想法。

    这么看来,云南有了杨家,也算是云南百姓的幸事,当初破家防疫,这之后云南的鼠疫,就没有再犯,看来瘟疫也是怕了杨家。

    历年来舍粥、赈济花了无数银子,这两年云南饥荒,也是由杨家牵头合云南商家之力,全境舍粥,不然云南的状况还要糟糕许多。

    仁孝杨家,不能总显示仁义,立起杨老三这杆血淋淋的大旗,一是能震慑云南蛮夷诸族,二是能消解杨家在云南的善举,升米恩斗米仇,杨老三杀人多了,云南诸族就会离心离德,笼络人心只能由朝廷来做,杨家做了就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