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第1/3页)  大唐新秩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李诚中被朝廷任命为营州都督之后,营州军进行了又一次军事体制的改革,这次改革的重点在于军衔官阶的理顺和明晰,将伍、伙、队、都、营、厢直至最高级别军一级单位的对应军官都分出了详细的等级和相应的职责,尤其在编制上,设置了严格的人员数量,换句直白的话来说,也就是挖好了一个个明确的坑,然后一个萝卜对应一个坑,彻底告别了这个时代一个武将跟随一堆数目不明、职责不清之将头虞候衔职的混乱指挥体系。

    新的军事制度里,参谋人员的阶别也重新得到了厘定,并通过军衔上的级别区分与作战部队指挥军官形成了可以转职、晋升或降职的渠道。新的参谋军官体系分为三档,即高级中级与低级。正八品及以下为低级参谋,从七品和正七品以上为中级参谋。从六品以上为高级参谋。

    低级参谋分别为:经历(从九品陪戎校尉)、押衙(正九品仁勇校尉)、录事(从八品御侮校尉)、参军(正八品宣节校尉)。

    中级参谋分别为:孔目(从七品翊麾校尉)、从事(正七品致果校尉),作战部队中依据职能又分别称为虞候、副指挥或教化。

    高级参谋按照所属各司有不同称谓,虞候司中为都虞候(从六品振威校尉)、都虞候使(正六品昭武校尉),教化司中为教化使、都教化使,作训司中为参军使、都参军使。

    当然。目前的营州军仅为五营编制,并没有左厢、右厢之设置,按照李诚中的预期,未来的营州军属于军一级编制。全军分左右两厢,每厢五营,不含后勤人员及总部三司,兵员将达到6468人。在未来的规划中,现在的中营后勤都将从战兵序列中划出来,全军设置单独的后勤部队,直属虞候司后勤处统辖,战时分配至各营。

    除了营州军正规序列外。因为朝廷授予的“都督关外诸军事”这一职能,李诚中的“怀约联军”也算有了正式明目,别小看这一名义,他让李诚中有了对关外各族事务的正式管理权限。可以名正言顺的对各族事务指手画脚,而“怀约联军”则正是这一职能最重要、最直接的体现。

    现在的怀约联军主要由乌隗部降兵构成,经过选拔和淘汰,人员为一千。其中,凡是在契丹旧制中带兵八帐以上的军官。大部分都被乌隗部和迭剌部赎买了回去,剩下的一小部分则被李诚中送入了白狼山军校。自第五批军官轮训结束后,白狼山军校也和作训司新兵训练营一样走上了正规,参加训练和培训的军官开始了更加正规化的培训。从第六批开始,培训期将长达三个月。而这些契丹军官则占据了其中一半的名额。他们在培训结束后,将享受营州军正式军官的待遇。打散进入各部队——对于营州军来说,这些契丹军官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他们的战斗技能超过了一般的营州军汉军军官,不好好利用实在是太过可惜了。

    经过淘汰和拣选后的怀约联军已经不是纯粹的契丹兵了,其实当那些契丹军官被送到白狼山军校后,作训司便愕然发现,超过半数以上的降兵来自各族,契丹、室韦、靺韍、奚……其中甚至至少两百多名士兵说不出自己来自哪个族群,按照这个时代的说法,他们应当被称为杂胡——即各族混杂所生,比如杂胡士兵只尔干,其本人就是一个经典例子,他的祖父是吐谷浑人,祖母是靺韍人,他母亲更杂,据说是突厥人和铁利人的后代……

    除了各族及杂胡外,这支契丹降兵中甚至还有数十名纯粹的汉人子弟,他们是品部占据营州后俘虏的汉人,被原品部大郎君图利作为礼物送给了乌隗部俟斤乞活买,这些人因为身体强壮,而被编入了乌隗部军队,又因为长年都在作战,使他们的战斗经验异常丰富,逐渐表现出了强兵的本色,随即被乞活买去掉了头上的奴隶帽子,成为了乌隗部的常备军——挞马勇士。

    对于这样一支军队的改造,其实需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