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八章 满清为什么要汉人剃发(第1/2页)  工业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郑芝龙无奈地说道:“没办法,就算我不答应他也一定会找借口去拿的,再说了现在荷兰人占着那块地盘,他要想拿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大人,咱们千万不能够把岛让出去啊,你想想看,那可就在福建门口,咱们每一次出发都要经过的地方,若是给他占了去,情况可就大大的不妙了。”身边的军师苦口婆心地说道。

    郑芝龙问道:“真有你说的那么严重?不过现在话都已经说出去了,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让他去吧,更何况他能不能够打下来还是两说呢,要是他损失惨重的话……那咱们也可以去帮助他们一下……落井下石这种事情我又不是没做过。”

    “大人英明。”军师竖起大拇指说。

    再说张雷,他将所有留在这里的士兵和金鸡纳树全部都带走了,一路浩浩荡荡地继续往北上去。似乎是受到这件事情的影响,大家的心情都不怎么好。过了许久之后,张雷突然开口说:“走,咱们去打地盘。”

    这是在来的时候就想好的策略,张雷建设了这么庞大的一支舰队,总不可能一直憋在巢湖上面,那就好比是有一尊大炮配备的却是火绳枪子弹一样。

    听了他这话,乐秋和姜玉阳两人同时站起来,一起说道:“我要当先锋。”

    张雷顿时十分无语,这两人不管干什么都要争一争,不过在张雷看姜玉阳是和秦洛风一路海上水平还不错,而根据罗德曼的反应在陆战方面乐秋可能会更胜一筹。相比较之下同时期来的徐波就低调多了,专注自己的事情,其他争强好胜的事情基本上不参与。

    “好了好了,这有什么好争的,你们看到过我什么时候打仗派过先锋?一起上吧,对我来说你们只要没有事情就好了,其他的都无所谓。什么都不说了,下去传令去吧。”张雷说。

    没想到马上就要进行战斗了,听了张雷的命令,大家都显得十分亢奋,纷纷摩拳擦掌,手中钢枪紧握,准备随时和敌人拼命。

    战国初期的重要史籍《尚书?禹贡》称,中国当时分为九州,台湾归属扬州范围。秦朝时,称台湾为“瀛洲”。秦灭汉兴,称台湾为“东瀛”。三国时,又称台湾为“夷洲”。隋唐至宋朝时,称台湾为“流求”。元朝时,又称台湾为“琉球”。在明代以后的文献记载中,台湾亦被称为“鸡笼山”、“鸡笼”、“北港”、“鲲岛”、“东蕃”、“台员”或“大员”等。荷兰人占据台湾时,称台湾为“taioan”,即“大员”之闽南语发音的转写。明郑时期舍弃荷据时期使用的“大员”名称,将台湾全省称为“东都”,后改称“东宁”。纳入清朝版图后,改为设置台湾府,“台湾”遂成为对于整座岛屿的称呼。

    张雷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大员”从荷兰人的手里面抢过来,虽然这在历史上是数十年之后郑成功的工作,但是对此张雷也只能无奈地对他说一句,都是你爹害的。

    对于打下大员,张雷信心十足,在数十年之后,一向与郑芝龙不和的郑成功在郑芝龙投降清朝之后,走投无路之下只能出海,带着皇帝“朱术桂”从金门出海,一路东逃,率领两万五千名战士打下了大员才有了栖身之所。在上辈子的时候张雷就常常在想,要是当时的郑成功并没有被逼迫得在大陆混不下去,大员会不会一直都落在外国人手里。对于满清这种“奴隶政权”,会不会在意这个地方还真的很难说。

    张雷从不认为满清是封建社会,纵观他两百八十九年统治,处处都体现着奴化的统治,社会上的人分成很明显的三六九等,特别是关于一些特定的称谓比如说“奴才”,更是将这种等级制度体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在满清还有一项特别让人发指的事情便是留发。

    据周作人在《鲁迅的故家》中说,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事乃是出在明清之际。“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