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9河中对(第2/2页)  大汉第三帝国崛起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故中郎将臧公,亦是周阳公之故吏,张陈留、袁车骑看在各自的面上,倒也不会对臧子源太过苛刻。”

    臧洪之父臧旻,在担任护匈奴中郎将期间立有战功,被朝廷征为议郎,臧旻回到京师,袁绍的生父兼宗法上的叔叔,时任太尉的袁逢接见了他,问他一些西域诸国的土地、风俗、人物、民族等情况,臧旻对答如流,对于西域百余国的大小、道路近远、人数多少、风俗情况以及山川、草木、鸟兽、异物等了如指掌,“口陈其状,手画地形”,让袁逢大为惊奇,袁逢赞叹说:“即使班固作西域传,也难比此呀!”在袁逢的关照下,臧旻不久转任长水校尉,又升为太原郡太守。所以,臧洪的父亲也是袁氏门生故吏,按照这个年代的风气,臧洪也算是袁家的人马。

    这一番话说的刘备头昏脑涨,里面的人物关系是在有点错综复杂,要是刘备穿越之前,绝对搞不清楚。臧洪是陈留太守张邈的弟弟张超的故吏,若是做了东郡郡尉,与陈留太守张邈之间,天然便有一种联系。臧洪的父亲臧旻,做过中郎将,是周阳公的故吏,至于周阳公,虽然刘备不知道是谁,不过,既然能让袁绍看在这位“周阳公”的面上不为难臧洪,估计也是袁绍的长辈之类。

    刘备干笑一声,道:“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果然非同小可。”

    仔细想想,袁氏树恩四世,要是从卢植那里开始算,刘备不也算是袁氏门生故吏的边角料,这个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道:“非公之言,备实不悟,然则以明公之见,我下一步该如何行事。”

    荀彧道:“君侯岂不闻范雎‘远交而近攻’之计乎,如此,得寸,则公之寸也,得尺,亦公之尺也。”

    荀彧接着说道:“徐州陶恭祖年老德薄,君侯旌旗向南,则徐州可定,兖、豫二州,处中国而为天下枢也,兖州四分五裂,刘公山无能为也,豫州盗匪横行,袁公路不能治也。君侯以青、徐之众,而收兖、豫之地,则中原必定,中原定则威震天下。然后,西向而讨董贼,迎大驾于关中,还天子于旧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则汉室可兴,霸业可成,此周公之业也。”

    听了荀彧话,刘备顿时觉得有些刺耳,心说荀彧这货不是大汉忠臣么,怎么说起话来,处处不为大汉朝考虑,什么“得寸,则公之寸也,得尺,亦公之尺也。”,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话是忠臣应该说的么。

    其实,刘备认为荀彧是大汉忠臣,是他对荀彧有所误解,荀彧在劝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对曹操说过,“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把汉献帝和周襄王和义帝比较,没有一点尊重之心,这完全是把迎天子这件事,当做一块筹码来衡量,哪里有一点忠臣的意思。

    至于荀彧反对曹操称王什么的,也不是对汉室忠诚,而是对曹操忠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不赞同曹操称王,是为曹操考虑,只不过是曹操不领情罢了。

    刘备在心中吐槽了一番荀彧,不过他还是知道荀彧说的有道理。

    这番话,对于与刘备而言,顿时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难怪历史上刘备遇到诸葛亮,听了隆中对,立刻就说自己遇到孔明,那是如鱼得水。这种战略上的规划,果然是非同一般。估计以后就没有“隆中对”了,今天这一对,日后大约就可以叫做“船中对”,或者“河中对”了。至于具体叫什么,完全取决于日后刘备提起这件事的时候,称之为什么。

    于是,刘备上前,握住荀彧的双手,说道:“备今得明公,真如鱼之得水也。何愁汉室不兴,天下不安。”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