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3酸枣盟誓(第2/3页)  大汉第三帝国崛起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太傅袁隗把洛阳兵权都交给两个侄子袁绍、袁术,凭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江湖地位,很容易就能收服大将军何进留下来的兵马,甚至大将军何进的手下,也大多佩服袁绍。

    如果袁隗真这么干,那么老袁家一家人就可以主宰朝廷,呼风唤雨,甚至连宦官、外戚的掣肘都没有,根本就没有董卓的什么事。

    偏偏袁隗这货,既想要做碧池,又想要立牌坊。

    于是,袁隗派人去显阳苑,任命了自己的门生故吏董卓为三公之一的司空,又扶持董卓掌握兵权,这才有了吴匡等人投奔董卓,吕布干掉了丁原投奔董卓,曹操、王匡、鲍信、桥瑁等人逃跑。

    归根到底,袁隗众人还是和平年代的思维方式,虽然知道兵权重要,但袁隗还是相信董卓是他的门生故吏,他是可以控制住董卓的。

    也有可能是袁隗不想让人说自己任人唯亲,也不想亲自出面废立皇帝,免得在朝野风评,坊间舆论之中,留下一个欺凌幼主的恶名。

    但是,由董卓出面废立皇帝,逼死太后,再加上董卓之后又是一系列的动作,虽然让袁隗没有粘上是非,却也让董卓成功立威,让很多人向董卓靠拢,从而让董卓的权力慢慢超越了袁隗。

    而且董卓这个西凉蛮子,武人思维,根本不讲江湖规矩,无视门阀政治的潜规则,在掌握了洛阳兵权,权力逐渐反超了袁隗后。最后干脆来了个反客为主,自己做了相国,成了主宰朝政的权臣。

    因此,袁隗对董卓十分的不满,只是此时洛阳的兵权都在董卓手里,董卓大权在握,袁隗也无可奈何。

    袁绥在董卓为相国之后辞官不干,返回家乡,又将袁隗对董卓的不满之情告臧洪。

    臧洪本就对董卓不满,知道了董卓弑杀弘农王之后,就跑去劝说张邈之弟,广陵郡太守张超起兵反董。

    他对张超说道:“明府你家族几代人,都受到朝廷的恩惠。现在,你们兄弟二人都担任大郡的太守,如今王室将有危难,贼臣董卓还没有除掉,这就是天下英雄报效朝廷的好时机啊。如今广陵郡内部安定,官民殷富,如果征兵,可得两万人。以此为凭借,去诛灭国贼董卓,为天下人做个表率,这就是天下间最大的义啊!”

    张超此人素来敬服臧洪,担任广陵郡太守之后,把全部的政务都交给臧洪处理,听了臧洪的话,非常赞同。于是和臧洪一同前往陈留郡联络张邈,张邈随即请张超引见臧洪,与语大异之,表示愿意起兵讨董。

    其实,在这之前,曹操、卫兹等人就在张邈辖地陈留郡己吾县起兵反董,张邈也没有去干预阻挠。

    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也与臧洪亲善,臧洪又联络这两位加入同盟。

    初平元年正月,由臧洪联络倡导的反董同盟军集结在陈留郡的酸枣县。

    共有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郡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郡太守张超,济北相鲍信和他弟弟鲍韬、曹操、卫兹、山阳郡太守袁遗,此人是袁绍的从兄、陈相许玚还有沛国建平县长刘勋等人。

    在祭坛摆好之时,在场的各位刺史、太守互相推辞谦让,谁也不愿意上台做这个出头鸟,最后共同推举臧洪登坛誓师。

    臧洪也不推辞,在祭坛上誓师,声讨董卓。

    其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臧洪辞气慷慨激昂,当时听到这篇盟誓上至刺史太守、下至普通士卒,在场的人没有不被感动得痛哭流涕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