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四海之内皆他妈!(第1/3页)  五胡灾—汉民族的第一次亡种危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国人是有遗体归乡的传统的,司马越的封地在东海国,位于今天山东郯城,既然大家都没事干,不如送他的遗体回老家安葬。

    众人纷纷点头同意。

    这些王公贵胄,跟猪也差不多。国家眼看都要亡了,身为肉食者,不去做存亡大事,却统统跑去给一个死掉的权臣扶棺!

    经过司马越这个无能之辈挑选出来的,果然个个都是比他更无能的蠢货!

    这群蠢货不只目标定得令人惊叹,执行上更是吓掉人的下巴。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项城守军倾巢而出,除了四万晋军,还有司马越从洛阳带出来的众多王公贵胄、以及跟随军队寻求保护的十余万百姓,一窝蜂似的挤在一起,不为任何军事目的、不为任何政治目的,就没头苍蝇一般向山东拥挤而去。

    十几万人上路,就为了护送一具棺材,这就是王衍干出来的事,拿国家公器,做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的游戏。

    既然自问没有掌舵的志向,为什么不把这支军队交给有志向的人呢?洛阳城里的晋怀帝,想要掌权可是想疯了,虽然王衍以前跟司马越走得很近,但如果在关键时刻把最后的晋军主力拉回洛阳城,不只不会被追究过往责任,只要晋怀帝在位,只怕这辈子的荣华富贵都够了。

    就算不回洛阳,那不做任何改变,就坚守项城也可以啊,送个葬而已,只要派一只百人偏师就可以了,人少队伍精干,到得还更快。现在十几万人挤在一起,行军不像行军,出行不像出行,如果碰上敌军,根本来不及反应。

    整个中原大地,到处都是流窜的匈奴骑兵,而晋军以步兵为主。在守城战中,步兵的作用远大于骑兵,但在野外步骑相遇,等待步兵的除了一面倒的屠杀,基本上没有第二种可能。

    第一条路,王衍不敢选,因为他不仅无能,还胆小,胆小的人都是把事情往最坏处想的,他害怕就算把军队送还洛阳,晋怀帝也不会放过他,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他也不敢赌。

    第二条路,王衍想不到,他这一生只会动嘴皮子,这些军事实务,在他看来万分粗鄙,他哪里会懂。

    胆小的人一定最擅长合群,只有在群体当中,他才有安全感。藏身在十几万人中间,王衍的安全感爆满。所以,他随便选了个目标,就带着所有人倾巢出发了。

    向着地狱出发。

    王衍的这支队伍,现在可以说是一块蠕动的巨大肥肉,任何一支稍有实力的军队,都可以来吃掉它。

    队伍中的确有四万最后的晋军主力,但是再裹胁上十余万非战斗人员后,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可以说就不存在了。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在携带全部军属的情况下,还让部队保持战斗力。这个人当然不是王衍,而是后世的李自成,他没有根据地,部队是流寇性质的,走到哪哪算家,家眷当然是随身携带。

    不过即便是李自成,行军的时候,家眷营和战斗营也都是远远分开的,两者绝不会见面,只有到了安全的地方,才会让士兵和家属团聚。因为李自成发现,一旦让士兵中混入了大量非战斗人员,军队的反应就会急速下降,再精锐的部队,也会瞬间变成乌合之众,根本没法执行命令。

    这也是军事常识,王衍不懂,但是有人懂。

    万分不幸,因为这个人懂,所以王衍也就活不下去了。

    因为这个人是石勒。

    王衍做事,匪夷所思。

    石勒就在两百多里外的许昌,这个天生的杀神一直在虎视眈眈的盯着晋军的动向,王衍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在做行动规划的时候,完全把这一点忽略过去了。

    或者说,他根本没做什么行动规划,就是昏头昏脑的带着队伍跑出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