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都城被围,朝廷却赶走了所有的援军(第1/3页)  五胡灾—汉民族的第一次亡种危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匈奴人这一次来打秋风,和前面三次都不同。上半年洛阳四周的郡县都被匈奴大军犁过一遍,已经无力再支援中央,而且匈奴人还不放心,这回跑过来先不打洛阳,而是围着洛阳绕圈子,把周围再犁一遍,很明显是在玩彻底的坚壁清野,等他们把四处扫荡干净,就要一鼓来攻洛阳城了。

    这次不可能守得住了,晋王朝的大小官员们对此心知肚明。因为,城内已经快要没粮了。

    外面的各个州郡倒是有粮,但是运不进来啊,四周都是匈奴人。

    城里倒是有几万兵马,但是没饭吃,这就是几万只鸡。

    晋朝君臣不是没想过办法,早在匈奴人刚刚发兵的时候,司马越就知道大事不妙,向天下各处的都督们发出告急文书,让他们赶快带兵来救洛阳。

    晋怀帝也害怕了,在使者出发前,特别予以召见,并且送上临别赠言,让他带给各地的军阀:“你替我跟他们说,早点派兵过来,大晋还有得救,要是晚一会儿,他们就见不到我了。”

    没有人想见他,直到洛阳陷落,他被俘虏,洛阳城下都没有出现一个援兵。

    其实这么说也不准确,因为收到告急文书之后,并不是没人理睬,还是有一些都督派了兵的,只是要么被洛阳自己作死作回去了,要么就是派的兵太无能,根本就没能走到洛阳。

    刘琨最忠诚,一心想压制匈奴,为此他也不惜痛下血本,派自己的儿子当人质,向北边的鲜卑部落借了两万骑兵,上表要和朝廷夹击匈奴人。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虽然未必能打败匈奴人,但有了这么一只机动性强且勇猛无敌的鲜卑骑兵,面对同样是以骑兵为主的匈奴人,就有了战略上的主动性,不至于坐困在洛阳城内,等着匈奴人在周围铲自己的根了,起码南方的援助可以运过来了。

    这么好的机会,司马越拒绝了它。

    原因甚至非常的无厘头:洛阳旁边的豫州刺史冯嵩和苟晞关系不错,而司马越现在跟苟晞成了你死我活的对头,他害怕这两个人会联合起来,趁自己把兵派出去的虚弱当口,来捅自己一把。

    他否决了刘琨的建议。

    刘琨只得付了路费,请鲜卑骑兵回去了。

    镇守荆湘的征南将军山简也派兵了,这人是“竹林七贤”中山涛的儿子,跟山涛差不多,名气很响,能力一般般。

    他派的兵走到涅阳,碰到了王如的流民军队。此时石勒还没有南下收拾这些流民,正是王如的巅峰时刻。王如靠着几万叫花子兵,就打得山简的部队落花流水,跟在屁股后面一直追到山简的老巢襄阳,又把他围起来打。

    荆州刺史王澄也来了,他比较着急,没有派人领军,是自己亲自来的,因为他最尊敬的哥哥、家族里的超级名士王衍此时也被困在洛阳城里--后来王衍的表现证明,他根本不值得被救。

    --不过王澄的表现也证明,他根本没有救人的本事。

    王澄走到半道,听说襄阳被流民围了,于是决定由救洛阳改成救山简--作为镇守一方的刺史,他的决策就是这么的随性,与他飘逸出尘的名士之风十分匹配。

    这并不是终点,接下来,他马上表现出了更加随心所欲的一面。

    他一路不侦察军情,直到走到离襄阳只剩几十里地时,才想起来派个使者去给山简报个信,通知他自己来了,兄弟再坚持一会儿。

    襄阳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使者毫无意外的被流民部队抓住了。

    抓住使者的是流民的另一个首领严嶷,后来他被石勒一仗打掉了全部身家,不得不向石勒投降。但现在石勒还没有来,而严嶷对付这些只会清谈的世家子弟,还是绰绰有余的。

    严嶷耍了个小小的心计,他把使者关在营房里,然后派了个人假装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