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长亭送别(第1/2页)  大汉帝国征服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光和七年仲夏,黄河南岸小平津渡口。

    作为距离洛阳最近的沟通黄河两岸的渡口,小平津的繁忙可想而知,一年到头没有清闲的时候,平均每天来往人员货物都以万计。

    可是就算是这么繁忙的渡口,也有平静的地方。

    在河边的一株垂柳下,几名一身武士服、腰胯横刀的精壮汉子围成一圈,将渡口的喧嚣隔开。被这些汉子围在中间的,是四名围桌而坐的年轻人。

    三碟小菜,一壶清酒,没有离别愁绪,洋溢的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贯之、子义,你们二人此一去北地数千里,伯侯也要前往居延,这一次分别,再见不知何年,谨以这杯酒,祝你们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说话的年轻人一袭青衫,腰间悬着一把做工精良的宝剑,虽然不似其他三人那般魁梧雄壮,但也不是文弱书生。

    这四个年轻人中,虽然人人腰间配着兵刃,但只有他跟刘琦的刀剑是同一个款式的,一看就是出自同一个制剑名家之手。

    “文若,你也一样,自去年丞相变法以来,朝中云谲波诡,你可是咱们这一届当中拿到精忠剑的,在那些视丞相如仇寇的人眼中,你可是必须要铲除的对象啊。我们在边地疆场上还好些,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留在洛阳的你可要万千珍重。”

    面色蜡黄的杜畿用接过刘琦的话,瓮声说道:“文若,不是我说,虽然你出身颍川荀家,但他们可没有拿你当自己人,你们这种世家大族,对付起自己人来,最是心狠手辣,你可不能不防啊。”

    四人中年纪最小的太史慈虽然没有说话,却也用关切的目光的望着荀彧,虽不言而意已达。

    没有丝毫惊慌,荀彧洒然笑道:“我不过是个文官,而且只是个芝麻大的小官,没有人会过多关注我的,倒是你,贯之。”

    荀彧把目光转向刘琦,抬了抬下巴,示意刘琦腰间的宝剑:“你跟我一样,也拿到了咱们这一届精忠报国剑,而且你可是以文韬武略第一名的成绩拿到的。虽然你也是世家大族出身,但你可是汉室宗亲,到了北地,你可小心点,别让人给阴了。”

    “哈哈”,荀彧话音刚落,杜畿就大笑说道:“文若,你又不是不了解他,贯之估计正愁没人让他立威呢,他巴不得哪个不开眼的王八蛋送上门来。”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伯侯也。”刘琦摇头晃脑的拽了一句,拍了拍一言不发的太史慈道:“不管怎么说,我身边还有子义,你们可都是孤身赴任。”

    说着,刘琦话音一转:“不过咱们忠嗣院毕业的,就算是单打独斗,也能闯出一番天地,走到哪也不会坠了忠臣良嗣之名。”

    “为了大汉!”

    四人异口同声的喊了一句,饮尽了杯中酒水,刘琦起身抱拳道:“文若,伯侯,悠悠洛阳道,此会终有时,你们留步,我跟子义先行一步了。”

    排队上了渡船,回望岸边,荀彧跟杜畿的身影逐渐变淡,这个时候,太史慈忽然扯了扯刘琦的衣袖:“琦哥,你的剑给我看看呗。”

    “你都看多少遍了,还没看够啊?”这么说着,刘琦还是把腰间的剑摘下来递给太史慈。

    看着太史慈深情的抚摸着长剑,刘琦不禁有些好笑,不过这把名为精忠报国剑的长剑倒也有这个价值,不说它是每一届忠嗣院前三名毕业生才有的身份,就说它本身,也是制剑名家采用松纹钢千锤百炼出来的,是名符其实的宝剑。说是剑,其实是窦武在环首刀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一面有刃的直背横刀,只是习惯上称之为剑罢了。

    说起这把剑,刘琦不禁想起了五天前在毕业典礼前见到著名的政治家(大汉帝国丞相)、军事家(改革了军制)、教育家(缔造了忠嗣院)、科学家(研发改进了石灰、冶铁、造纸印刷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