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05:十三刀法 金国贝勒(第1/3页)  永乐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山海关距京城不过三百余里,大军快马加鞭,不过三天时间便赶到山海关。

    朱棣虽是随陈新甲大军一齐前往山海关,却是隐姓埋名。十万援军中,只有朱由检派去随行的两个护卫亲兵知道朱棣在军中,别人、哪怕是陈新甲也不知道皇子朱棣竟然跟着自己一起到了前线。

    到了山海关,朱棣还未去见吴三桂,吴三桂却亲自来找朱棣,当然,见面的地方极为隐蔽,没有第三人知晓。

    吴三桂身着黑甲,只头盔没带。或是因为练体缘故,分明过了三十,可看上去极为年轻,说是二十也毫不为过,隐约还带了书生气。如此模样不禁令人奇怪:这样人的人如何能让军中那些人高马大的汉子心服口服?

    似看出朱棣疑惑,“打仗靠两点,一是要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二是作战勇猛,做到这两点,也就不难了……当然,本事还是要有的。”吴三桂显然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说,继续道:“前天接到陛下密信,说殿下要过来,今天可算见到了。”

    山海关为大明边关屏障,且有六万大军常驻于此,吴三桂能坐稳统帅位置,自然极受朱由检信任,“殿下想学末将的祁家通背拳?”

    “将军深受父皇信任,私下也不用什么殿下、末将了,显得生分。”朱棣正了脸色,“将军想必听说过我的情况,十几年了,想走练气路数一直不能如愿,所以走了练体路数。将军练体已至通灵,是我大明朝练体这条路上走的最远的,所以这才……”

    “祁家通背拳只有一个难处,难在坚持,只要殿下能坚持,快则半年,慢则三年,应可以达到神勇,至于通灵就要看缘分了。说来惭愧,当初我苦练祁家通背拳两年才到神勇,踏入神勇半年时间,应该是运气吧,偶然发现可以将气血灌注到大刀,其他东西却是完全不行。按说通背拳一脉相承的有通背十三刀法、通劈十二杆连操枪法、通臂一百零八散手法,可我到现在只会十三刀法,所以严格说起来,我还不算真正的神勇境界。如果殿下问我怎么进通灵,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说,非得说的话,也只能说缘分两个字了。”

    “一直听人说将军凭着一口双龙护国刀在战场上无人能敌,原来这双龙护国刀和将军的祁家通背拳是一脉相承。苦练两年一朝神勇,半年通灵,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将军刚才那么一说,我更有信心了……”说着,朱棣面露疑惑,“不过将军姓吴,为何这拳法名为祁家通背拳,而不是吴家通背拳?”

    “祁家通背拳是祁家老爷子祁信所创,目的也是让人强身健体,老爷子没有私心,只要想学,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学。”

    “哦?”朱棣诧异,“既然人人可学,军中难道没有人想修习这拳法吗?”

    吴三桂苦笑,“这就牵扯到我之前说的了,祁家通背拳只有一个难处,难在坚持。”

    见朱棣尤有不解,吴三桂继续道:“祁家通背拳有十法七勤,尤其是这七勤,更是要求日不间断、每日勤练,中断一天就是前功尽弃。试问,又有几个人能坚持做一件事连续几年不断的?”

    连续几天做一件事容易,可连续两三年却是不容易,尤其是费体劳神之事,一日偷懒懈怠便前功尽弃……如今看来,吴三桂能走到通灵绝不是什么运气。

    朱棣也意识到想学习祁家通背拳似乎并不是那么简单,“这十法七勤分别是?”

    “十法为活臂、活腕、活腰、活膝、碾步、练步、抱门、呼吸、闹拳、活胯。七勤为运指、摇腕、伸肩、坠付、提膝、摘胯、蹬步。”吴三桂说着伸手去拿放在一旁的大刀,“说着复杂,做一遍殿下就知道了。我先将通背十三刀法演练一遍,殿下先看看,能看出其中的玄妙,学习起来更快。”

    朱棣已是退出几步之外。

    “殿下看好了,通背十三刀又名八步十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