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不怕鬼敲门(第1/2页)  狐仙老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话说杨登云摊了官司,身在州府,少不得上下花钱打通关系,再加上分了家,自己留的就更加拮据了。官司又悬着,当然这是上面给足了杨登云面子,可毕竟是没有完事,就看对方追的紧不紧,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要再审判。

    前面说过,杨登云写的借条是可以在世面上流通的。也就是说,有很多借条还没有结账。又赶上官司上用钱,有些来支钱的就给往后推了。可越是推,就越是有更多的人来讨债。都怕万一杨登云判了刑,没人认账,再说他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

    一开始杨登云在州府的时候,听到有人讨债的消息也没在意,以自己的人品,这些瓜枣一样的钱,他们是不会害怕他杨登云的。可后来就发现,事情不像他想的那样简单,有些讨债的人,竟然不记得他当时的好处和义气,就是为了这仨瓜俩枣的钱,堵着门讨债,甚至出言不逊。‘说人话,不办人事!’‘没想到杨登云是这样的人,当初真是瞎了眼!’等等。

    杨登云知道以后,也是苦笑一声,苦老百姓怕钱没了,有情可原,不能为了这些小钱丢了名声。于是告诉传话的人,让酒馆掌柜的把所有来讨债的钱,都给还了。如果到了用钱的时候,自己在去莫逆好友家里现抓。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可真的到了用钱的时候,他的那些莫逆之交,都成了酒肉朋友。不是不方便,就是直接说没钱,谁也不敢在他应该摊了官司的老头子身上押宝。

    有人会说了,分了家,孩子们就不拿钱给杨登云打官司了吗?呵呵!当然不是了,孩子们自然是准备好了钱,送到杨登云手头上。可一来杨登云不想连累孩子们,这也是为啥知道自己有大劫,还要分家的原因。二来杨登云也来了犟脾气,我杨登云义气一世,就没有一个莫逆朋友救我于水火?虽然把孩子们的钱留下已备不时之需。可越是让人四处借钱,看看自己有多少知心朋友。

    最后的结果让杨登云心里拔凉拔凉的,杨登云眼中含泪,仰天大笑:‘杨登云啊杨登云,都说你是登云看遍天下事,却不知道自己是,站在云雾之中,被这云雾蒙蔽了眼啊!罢罢罢!’回到家里以后,杨登云装作不知,最后又把他的酒店给盘了出去,才还清了所有的债。他也没有给孩子们留下麻烦。

    没了钱的杨登云,忽然之间感觉自己轻松了。更加随心所欲了,甚至于不用顾虑世俗的眼光,躺在向阳被风的墙根下睡懒觉了。

    孩子们给他准备了房子,让他过去住,说更好,没了琐事缠身,好好的安享晚年。杨登云呵呵的笑了笑说:“我有住处,还有三十张方桌呢!”

    ……

    杨登云不顾孩子们的阻拦,搬进了那大柳树对面的房子里。本来是一间房,后来被间成了两间屋,因为以前是个庙,门口在中间,里屋就小了许多。就是睡觉用,外屋略大一些,待客,做饭都在这里。

    离着村子远,面前就是大湾,风景好,也清净。破船还有三千钉,自然不用挂念杨登云的吃穿用。再说,只是杨登云自己的酒馆没了,孩子们的东西还是富裕的。搬过来住了几天,每天没事就坐在门口,看着那大湾,和大湾对面的大柳树。回想自己的一辈子,虽说不是叱咤风云,可也四方扬名。给别人帮的忙,做的事,不计其数。身边的莫逆好友数不胜数。可帮来帮去,到了自己人老力孤需要别人帮的时候,却找不到一个知心朋友。呵呵!朋友遍天下,知己有几人啊!感觉现在的自己就像船上退下来不用的旧帆布,历经风雨,到了自己不能用的时候,就被丢在一边,重新再去用新的,还回头说一句‘破布,真不禁用!’

    不知不觉到了秋明日,就是清明节。杨登云也回家添坟祭祖。回来已经是傍晚了,离着对面的那个大坟不远,是一片坟地,个个都见了新土,坟头也压了新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