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回 西北临危(上)(第1/7页)  天罡七星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驾!驾!驾!”在苍茫的鄜延路官道上,一骑绝尘而去,正往东京方向。马上坐着一个将官,腰携佩剑,拼命驱赶着自己的坐骑。这将官三十多岁年纪,姓种名朴,乃是大宋鄜延道总管、边疆重臣种谔的儿子。原来,种谔和沈括为筑城的地点而争执,至今尚无半点结果,种谔素有志于西北,想获得皇帝首肯而把新城筑于横山,于是派种朴亲去京师面见神宗皇帝。他担心此事若被沈括知悉,从中再加阻挠,势必有碍皇帝圣断,于是叫儿子偷偷入京,不容半分耽搁,以免误了大事。

    这种朴领了父命,便即马不停蹄往京城奔去,所幸一路未有耽搁,不一日到了东京,自己先在驿馆住下,另差驿馆下人进宫急报。次日清晨,神宗皇帝在垂拱殿上朝议事。神宗道:“自我大宋军队五路伐夏以来,众卿均对天朝如何覆灭西夏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说来亦不过是在我们新复的土地上筑建城池,那时进可攻,退可守,是为上上之策,但是这新城的选址,却是难以决断。朕听说种谔为了此事,已派他的儿子种朴来到京城,众卿家不妨和朕一道,先听听种谔的见解。”说着忙叫身边的总管太监宣种朴觐见。

    原来这日一早,神宗皇帝就派太监去驿馆传旨,把种朴宣进宫来等候召见。总管太监传了圣旨,果见种朴由殿门而入,便即向神宗磕头行礼。神宗道:“爱卿请起。不知西北之事到底如何?”种朴再施一礼,道:“臣父和沈大人关于筑城地点一事意见不一,至今犹在争论未果,是以臣父派微臣来京师面奏皇上,求皇上裁决。”神宗道:“那种将军想把新城建在哪里?”种朴道:“臣父以为应把新城建在横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遂将其父种谔的观点一一阐述,神宗听了,连连点头。待得种朴说完,神宗又问:“那沈括的意思如何?”种朴道:“沈大人认为新城应建在永乐。”又将沈括的观点一一说了。

    神宗笑了一声,从总管太监手里接过一个奏折,道:“这是沈括昨日从西北加急送给朕的奏折。”种朴一听,心下大惊,暗叫道:“不好,父亲差我亲自来京面见皇上,终究还是晚了他沈括一步。”不禁满是懊悔,心想这下返回西北,非被父亲责备不可。种谔素有占据横山之愿,此次派种朴亲来,也是为保万无一失。只听神宗续道:“沈括在奏折中说,‘横山地区东南临河,西北又阻天堑,有被水冲的危险,实非筑城之良址。”种朴一听,急道:“皇上,一旦筑城于永乐,西夏势必会垂涎三尺,觊觎该城,那时后果不堪设想啊。”神宗皇帝道:“种爱卿不必忧心,朕没说要筑城于横山,亦没说要筑城于永乐,朕的意思是你并未向朕撒谎。”种朴舒了口气,道:“微臣忠于皇上,忠于大宋,只会有而言之,无则不语,绝不敢胡说八道,欺骗天子。”

    神宗皇帝喜道:“种爱卿所言,甚得朕心。对了,你现任何职?”种朴答道:“臣蒙皇上圣恩,现任安抚洮西沿边公事之职。”神宗想了想,道:“种爱卿在五路伐夏大战中功勋不小,朕尚未来得及嘉奖,如此就晋你为阀门祗候吧。”这阀门祗候乃宋于东、西上阁门所置官职,与阁门宣赞舍人并称阁职,祗候分佐舍人,真宗年间人“逾数百,而除授未已”,而后王安石变法才解决了这冗员的问题,不过这时亦有长期待阙者。种朴忽然受封,虽仍是闲职,仍心下大喜,忙跪下谢恩。神宗道:“种爱卿你先回西北,筑城之事,朕会跟群臣共议,再作打算,稍后会差知西北众臣。”叫人送种朴出宫返程。种朴此行无果,反被封了个阀门祗候,也算是有所收获了,急忙回驿馆收拾,匆忙而返。

    话说那神宗皇帝依然在考虑如何筑城,问众卿道:“种谔和沈括二人所奏,各有道理,何处方可筑城,列位爱卿可有主意?”众臣情知种谔和沈括乃是西北边防重臣,他们参研军事远比自己更胜,惟恐所提意见失策,故而左顾右盼,不敢乱言。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