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决心(第2/6页)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7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壁清野。

    为了保证不让敌人抢走一粒粮,喝到一滴水,袁崇焕命令,烧毁城外的一切房屋、草料,将所有居民转入城内。此外,他还干了一件此前努尔哈赤的所有敌人都没有干过的事——清除内奸。

    努尔哈赤是个比较喜欢耍阴招的人,对派奸细里应外合很有兴趣,此前的抚顺、铁岭、辽阳、沈阳、广宁都是这么拿下的。

    努尔哈赤不了解袁崇焕,袁崇焕却很了解努尔哈赤。他早摸透了这招,便组织了锄奸队,挨家挨户查找外来人口,遇到奸细立马干掉,并且派民兵在城内站岗,预防奸细破坏。

    死守、大炮、坚壁清野,但这些还不够,远远不够。努尔哈赤手下的六万精兵,已经把宁远团团围住,突围是没有希望的,死守是没有援兵的,即使击溃敌人,他们还会再来,又能支撑多久呢?

    所以最终将他带上胜利之路的,是最后一种武器。

    这件武器,从一道命令开始。

    参考消息

    科学家的远见

    主张引进红夷大炮并用于实战的,首推明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万历年间,明朝海军在与荷兰殖民者的交战中,彻底领教了西洋火器的威力。作为一个积极寻求富国强兵之策的士大夫,徐光启虚心地向传教士利玛窦学习了西洋大炮和炮台的造法,并传授给了门人孙元化等人。萨尔浒之战后,辽东局势危急,徐光启便写信给李之藻、杨廷筠两位开明士大夫,委托他们到澳门购买红夷大炮。二人接到信后,便自掏腰包辗转买来红夷大炮四门,后来又添置了二十六门。天启元年,辽东状况继续恶化,李之藻上疏请求使用西洋大炮,这些炮随即投入战场,红夷大炮的传奇就此开始。

    袁崇焕对付努尔哈赤的四种武器

    布置完防务后,袁崇焕叫来下属,让他立即到山海关,找到高第,向高大人请求一件事。

    这位部下清楚,这是去讨援兵,但他也很迷茫,高先生跑得比兔子都快,才把兵撤回去,怎么可能派兵呢?

    “此行必定无果,援兵是不会来的。”

    袁崇焕镇定地回答:

    “我要你去,不是去讨援兵的。

    “请你转告高大人,我不要他的援兵,只希望他做一件事。

    “如发现任何自宁远逃回的士兵或将领,格杀勿论!”

    这件武器的名字,叫做决心。

    我没有朝廷的支持,我没有老师的指导,我没有上级的援兵,我没有胜利的把握,我没有幸存的希望。

    但是,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我不会后退,我会坚守在这里,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即使同归于尽,也决不后退。

    这就是我的决心。

    所以在正月二十四日的那一天,战争即将开始之前,袁崇焕召集了他的所有部下,在一片惊愕声中,向他们跪拜。

    他坦白地告诉所有人,不会有援兵,不会有帮手,宁远已经被彻底抛弃。

    但是我不想放弃,我将坚守在这里,直到最后一刻。

    然后他咬破中指写下血书,郑重地立下了这个誓言。

    我不知道士兵们的反应,但我知道,在那场战斗中,所有坚守城池的人身上,只有勇气、坚定和无畏,没有懦弱。

    天启六年正月二十四日晨,努尔哈赤带着轻蔑的神情,发出了进攻的命令,声势浩大的精锐后金军随即涌向孤独的宁远城。

    必须说明,后金军攻城,不是光膀子去的,他们也很清楚,骑着马是冲不上城墙的。事实上,他们有一套相当完整的战术系统,大致有三拨人。

    每逢攻击时,后金军的前锋,都由一种特别的兵种——楯兵担任。所有的楯兵都推着楯车。所谓楯车,是一种木车,在厚木板的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