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解脱(第1/8页)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7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战胜了无数的敌人,最终却也逃不过被人击败的命运,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绝不会有永远的胜利者所有的荣华富贵,恩怨荣辱,最终不过化为尘土,归于笑柄而已

    第二天,朱厚熜开始了全面反击,明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廷杖之一就此拉开序幕。

    除了年纪太大的、官太高的、体质太差一打就死的,当天在左顺门闹事的大臣全部被脱光了裤子,猛打了一顿屁股。此次打屁股可谓盛况空前,人数总计一百四十余人,虽然事先已经经过甄别,但仍有十六个人被打成重伤,经抢救无效一命呜呼,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十二,怎一个惨字了得。

    但最惨的还不是这十几位兄弟,死了也就一了百了,另外几位仁兄却还要活受罪。比如杨慎先生,他作为反面典型,和其他六个带头者被打了一顿回笼棍。

    棍子倒还在其次,问题在于行刑的时间,距离第一次打屁股仅仅十天之后,杨头目等人就挨了第二顿,这种杠上开花的打法,想来着实让人胆寒。

    毕竟是年轻人,身体素质过硬,第二次廷杖后,杨慎竟然还是活了下来,不过,由于他在这次行动中表现过于突出,给朱厚熜留下了过分深刻的印象,皇帝陛下还给他追加了一个补充待遇——流放。

    杨慎的流放地是云南永昌,这里地广人稀,尚未开化,实在不是适合居住之地,给他安排这么个地方,说明皇帝陛下对他是厌恶到了极点。

    从高干子弟到闹事头目、流放重犯,几乎是一夜之间,杨慎的命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已经不重要了,他目前唯一要做的是收拾包袱,准备上路。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杨慎却没什么福气,两次廷杖没有打死他,皇帝没有杀掉他,但天下实在不缺想杀他的人,在他远行的路上,有一帮人早就设好了埋伏,准备让他彻底解脱。

    但这帮人并非皇帝的锦衣卫,也不是张璁的手下,实际上,他们和杨慎并不认识,也没有仇怨,之所以磨刀霍霍设下圈套,只是为了报复另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杨慎他爹杨廷和,他万万没有想到,正是当年他做过的一件事情,给自己的儿子惹来了杀身之祸。

    杨廷和虽然有着种种缺点,却仍是一个为国操劳鞠躬尽瘁的人,他在主持朝政的时候,有一天和户部算账,尚书告诉他今年亏了本(财政赤字),这样下去会有大麻烦,当年也没有什么扩大内需、增加出口,但杨廷和先生就是有水平,苦思冥想之下,他眼前一亮,想出了一个办法。

    增加赋税是不可行的,要把老百姓逼急了,无数个朱重八就会涌现出来,过一把造反的瘾,这个玩笑是不能开的。

    既然开源不行,就只能节流了,杨廷和动用了千百年来屡试不爽的招数——裁员。应该说,杨廷和先生精简机构的工作做得相当不错,很快他就裁掉了很多多余机构和多余人员,并将这些人张榜公布,以示公正,国家就此节省了大量资源,但这也为他惹来了麻烦。

    参考消息

    一代才女黄娥

    在中国历史上,夫妻俱有才名的,汉代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宋代有赵明诚和李清照,元代有赵孟和管道升,而到了明代,则首推杨慎和黄娥。杨慎自不必提,乃明代第一才子。黄娥则是工部尚书黄珂之女,精通文史,能诗擅赋,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女。杨廷和和黄珂同朝为官,私交很好,便结成了亲家。婚后,杨慎和黄娥十分恩爱,夫妻间多有诗词唱和。但好景不长,五年后,杨慎被流放云南,黄娥却始终不离不弃,她守在四川家中,一面操持家务,一面等待丈夫归来。这一等就是三十年,直到杨慎去世,都没能再见上一面。

    要知道,那年头想在朝廷里面混个差事实在是不容易的,很快,他的这一举动就得到了一句著名的评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