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 阳春面(第1/3页)  三尺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阳春面

    大秦南五郡中,名气最盛当属阳岳。春秋四百载,楚、越、吴三个国家曾先后将阳岳定为国都,可见其气运之盛。始皇帝一统南方,也曾有意定都阳岳,来因种种利害选择迁都长平。

    大秦十六郡,自先帝祥意四年改制后,近二十年来保持着“北六南五东三西二”的格局,以山水为界,每一郡大小不弱于春秋时一国土地。

    新帝宣徽元年,郡县制再次改革,由原来的“一郡六县”改为“一郡九县”。在当时首丞吕布卿和吏部尚书元棠溪力主之下,撤下了主事一郡军事布防的“郡尉”一职,将地方军政大权统一于郡守。同时又增设刺史,与郡御分别监察军政,而一郡财税则独设宣纳司,直接由中央控制,不再属于地方部门。

    此番变革后,郡守一跃成为地方实权人物,颇有几分大汉朝内高度独立的诸侯王国的味道。虽然财政受到朝廷节制,但依然是地方说一不二的大佬。

    十六郡之中,除了西道的蜀郡与与北道的京畿郡被新帝赏封给蜀王赢开盛和滕王赢无逾外,其余各郡都被朝廷各方势力把持着。

    陆东游的父亲不过不惑年岁,就能成为一地郡守,其中自然也是朝廷博弈的结果。

    “少爷,到了。”马夫轻声道,把马车停在了郡府偏门。此时,已是有不少小斯丫鬟在等候。

    陆东游点点头,率先下车,道:“诸位的住处都已经安排好了,且随府侍去便是,我先行去拜会家父家母。”说着,众人纷纷跟随着进了郡府。

    “这阳岳不愧是三朝古都,郡府比起晋阳的,可是气派得多!”小胖子感叹道。

    陆东游一笑,“这郡府前身本就是春秋末期吴国王宫,当年征南大将军白钭破阳岳,火烧了大半个吴王宫,如今的郡府便是在当年剩下的王宫基础上修缮而成。”

    走过两个长廊,陆东游便是和众人分开,独自去往洞庭阁拜见自己的父亲,江汉郡守陆放弘。

    “东游回来了”陆放弘埋首书册,出声问道。洞庭阁底层是陆放弘的书房,亦是其处理公务之地。

    陆东游施礼,点了点头,“嗯……”

    陆放弘放下手中公文,酌了一口茶,抬起头看了看陆东游,道:“见过你师傅了”

    “还未曾前去扫雪阁拜问师傅。”陆东游低着头,恭敬的道。

    陆放弘轻放茶杯,道:“这次回来,除了山上之事,其他……”顿了顿,不曾说下去。

    陆东游心领神会,点了点头,低声道:“此次山上之事有些蹊跷,我心中也有所怀疑,但和师傅当初所言的时间,还差了不少。所以此次下山我也说不准是不是长平那边有了变故。”

    陆放弘递给陆东游一卷帛书,道:“这是国子监传来的消息,刘升庵一月之前由国子监祭酒转内阁侍读学士,虽说是从四品的平调,没有什么变化,但这其中的滋味就有些意思了。”

    陆东游默默看完朝廷内近一年来的官职调动,微微皱眉,道:“这一年来三品以上的官吏基本没有大的变动,可是三品以下的官员却调动频繁,其中不少都是‘吕派’的新秀。除此之外,‘北派’中几位声名鹊起的年轻武将也在其中。”

    “父亲你特意提到了刘升庵,这个人做了十年的国子监祭酒,清誉遍地流,从来不参与朝中之争,怎会被推到内阁侍读学士这个风口浪尖上来”

    陆东游将帛书交还陆放弘,问道:“是谁把他推上去的”

    陆放弘走到一旁,将帛书掷入香炉中,沉声道:“三月前内阁侍读张涉老爷子上书乞骸骨,之后吏部尚书韩闻清便是力荐刘升庵,至于背后是谁,还不好说。”

    陆东游冷笑道:“板凳需坐十年冷,这刘升庵还真是有点耐性。他既然愿意接任张老爷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