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希望的田野上(第1/3页)  隋末之乱臣贼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关中今年大熟那是肯定的,随着秋收的到来,李信也经常前往渭河边,看着渭河两岸金黄的稻子,心中极为高兴,这两年年景好,收成才叫好,地主减租减息,老百姓交租交息,在关中,老百姓的生活相比关东,好是好了许多。

    “皇上,今年托您的福,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啊”老王头看见李信也不害怕,而是笑呵呵的说道,一口大门牙露在外面,却是说不出的高兴。

    “这是你们辛勤劳作的结果,与我可是没有什么关系啊”李信笑呵呵说道:“新弄来的打谷机怎么样好用吗”李信指着远处打造的打谷机,这种打谷机就是后世的打谷机,几块木板平成的,然后用轮轴带起卷动,虽然笨重,但是却不是很复杂,李信小时候见过的,稍加琢磨,也就明白了其中的原理,让格物院的造了出来。

    “皇上,好用是好用,但是太贵了,我们整个村子,也只有三个,轮流着使唤。”老王头迟疑了片刻,方说道。

    李信点了点头,打谷机的构造虽然很简单,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轮子,制造起来十分的麻烦,还必须用好的铁才能制造起来,成本还是很大的。所以一个村子才只有三个,这还是长安附近的,在其他的地方还是用原始的脱粒方式,这样的脱粒更加的耗费时间,更加的浪费人力。

    “慢慢来吧迟早你们每家每户会有的。”李信微微有些叹息道。

    “皇上,等秋收之后,小人等请皇上驾临我们家吃顿饭。”老王头有些忐忑不安的说道。他感觉自己刚才好像说错了话,这个时候有些局促不安了。

    “好啊我早就想着有这样的一天了。”李信听了顿时有些高兴的说道。

    “那感情好。”老王头拍着大腿说道:“小民就知道皇上和其他的皇帝不一样。”

    李信听了一阵哈哈大笑,在他身后,岑文本和长孙无忌两人脸上也是堆满了笑容,心中却是极为感叹,原本他们对李信抛开朝中大事,来到渭河边,心中还有一丝微词。但是现在却是知道。这些老百姓对李信的支持,这才是民心,才是王道。

    “老王头啊这一次中了庄稼之后,关中恐怕只能中一次水稻了。你可以重点其他的,小麦啊都是可以的。不能让田地荒废在这里。”李信认真叮嘱道。

    “那是自然。”老王头心中也很是好奇,这个皇帝陛下难道真的是星宿下凡不成,怎么什么东西都明白。连农活都比一般的人明白。

    “关中水利也要跟得上节奏。”李信转身对岑文本说道:“趁着农闲,不仅仅让青壮练兵。也是要加强水利建设,蓝田大营和霸上大营的士兵们也可以回家探亲,帮助当地百姓深挖渠。准备来年的春耕。训练也是要多方面的,增加军民之间的交流。帮助老百姓做一些事情,这样,老百姓才会支持我们的军队。”

    “臣回头立刻下达陛下的旨意。”岑文本点了点头。他经历过萧铣的统治,相比较而言,李信治国或许有些粗糙,本人有些偷懒,但是以小见大,李信的治国主要还是偏向于老百姓的,讲究的是民心,所作所为,很多皇帝都做不到。

    长孙无忌心中直感叹,李信虽然去的地方比较少,但是名声却在民间流传,无论是曲辕犁或者是龙骨水车,乃是现在的打谷机等等,都让李信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望,大唐的统治已经渐渐的深入民心,这个时候,若是有前朝的遗老遗少,或者说其他势力的入侵,恐怕也摧毁不了李信的统治。长孙无忌一时间为自己的好友而默哀,李世民也许使一个明君,可是在这方面恐怕也比不上李信。

    “但愿今年冬天能多下点雨,多落点雪。”李信微微一阵感叹,在这个时代,粮食主要还是靠天收,雨水不多的时候,就容易造成干旱和蝗灾,所以兴修水利也是李信很关注的事情。

    “听说窦大人已经开始处理那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