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章 无法实现的握手(第1/2页)  绝地求生尼古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回在上海信交风潮中尝到甜头的刘原,觉得这只是一次热身,主战场还是为1929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准备。而在1929年之前,热身赛还不止这一场,还有1924年8月发生在京、沪两地的“二四公债风波“和1926年12月的“二六公债风波“。虽然刘原记不清具体日期,只知道大致有那么一回事,但是宗旨是,大家都不怎么买时买进,大家都疯狂抢购时抛出,准不会有错。刘原不禁又想到了小说中的那位被人当作了搞笑梗的丝袜将军,深深感受到作为个人,没有国家在背后支持的话,要想在金融危机里大发其财实在是太危险了。

    但是,赚钱毕竟不是根本目的,完善工业基础才是本质。为此刘原也在想方设法补课,他的头脑里可没有相应的储备。毕竟,这不需要穿越也能弄清楚,就是没有后世可以上网查那么方便。

    在又一次见到列宁时,列宁看着上回记录的刘原描述的未来的中国,又提起了上回接受瞿秋白采访并让他去和刘原谈话时的情景,感叹道:“要是能和领导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那位见面该多好!”他知道,另一个时空的自己是没和他见面过,但是斯大林却见过他。但即使如此,那个斯大林还是过于低估了他。

    听到这句话,刘原却立刻想到了一部电视剧(那部电视剧播出的时候刘原年纪还小对这种题材的电视剧还看不懂,他是多年以后才在网上看的),名叫《开国领袖xxx》。而片尾处却有一个镜头,他第一次看到的时候目瞪口呆。那个镜头,正是这位领袖和列宁见面握手的情景,背景则是莫斯科红场!

    有些播放软件会默认设置自动跳过片头片尾,所以不少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人还不知道有这一幕。问题是,刘原也知道,这位年轻时并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即使一度有过这想法后来也改变了主意,再说即使他有出国留学念头的时候,想去的也不是苏俄(那段时间是1918-1920年,苏联尚未成立),而是法国。等到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出国,踏上苏联的国土时,已经是1949年的年末,新中国成立以后。列宁1924年初就逝世了且不说,镜头里面的那位,看年龄明显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模样,可列宁逝世时他才刚过了30(实岁)岁生日没多久!为此,刘原曾经忍不住吐槽道:“要真有这样的情景的话,一定是两个人当中起码有一个坐上了时光机!”

    现在既然列宁提到了此事,刘原就把这个镜头说给了他听。但是说完以后,他又遗憾地说:“这一幕只能停留在想象中了,就不说年龄差距问题,就算是让现在的他到莫斯科来见您,也实在是缺乏可行性。”

    有一点刘原没有说但是毫无疑问也就不必说,那就是列宁肯定不能也不会去中国。此时的列宁的身体已经经受不起长途跋涉,再说此时的中国又是乱世,治安实在成问题。哪怕是退休了的前领导人,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人物。

    而让现在的他到莫斯科来见列宁同样缺乏可行性的原因,刘原则这样解释:“他最后决定不去出国留学,主要原因在他给友人写的信里面说了:欲改造中国,有两件事是最为急迫的:其一,是对中国历史上的治理经验加以系统地整理与批判;其二,是做实地的调查研究,而这两项当务之急的工作,都不能在国外做。他是典型的本土派,现在正在做他说的两项当务之急的工作,所以,就算有人邀请他出国,我想他也不会去。再说,他之所以成为他,和他独有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列宁想想也是,既然现在的中国治安很不好,那让他跑这原来没有的一趟,谁知道会不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

    刘原接着说:“如果您点了名要见他,现在的他还很年轻,难保不会被别人集火攻击。再说,您既然都没有提早太多告诉斯大林未来的事情,等到准备让他接您班的时候才让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