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章 费德洛夫(第1/2页)  绝地求生尼古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又过了几天,果然就像刘原先前想的那样,有人送来外国通讯社的消息给亚历山德拉翻译成俄文,也有让她把准备对外发布的消息翻译英法德等别的国家的文字的。虽然说起来这些事刘原也能做,但是刘原做的工作却是她做不了的。

    给亚历山德拉翻译的东西都是可以上报纸也准备上报纸的,所以不涉及机密,没事。

    当初说的是满一年(截止日期:公历1919年9月1日)时沙皇侍从们走人,可没说非要满一年才会给亚历山德拉安排工作。现在离一年期限也不远了,估计是给她一个过渡期适应一下。

    亚历山德拉在尚未出嫁,名字还叫阿历克丝的时候,信仰的是路德教派。当初她想要嫁给皇储尼古拉,被告知俄国皇后必须是东正教徒。那时候这个问题还困扰了她一段时间,但她最终被说服,而且后来还变为相当忠诚c甚至接近狂热的东正教徒——比尼古拉二世更虔诚更狂热,注意那还是和尼古拉二世比,不是穿越以后的刘原,刘原压根不信教,只是在她面前做做样子——不过也可以理解,后来皈依的教徒比因为父母信教而“自动变成”的教徒更狂热更虔诚是常有的事,为了表达那种强烈的归属感。

    又过了没多久,刘原发现给亚历山德拉翻译的文章里面,有许多是怎么看都是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要她翻译这些?再看又不像是宗教经书。又仔细看了几遍,明白了,原来那些大都是“红色教士”们的对外文宣材料,其中又以维登斯基(vvedenskii)和波伊拉斯基(b一irasky)写的文章为首。只不过,若非是刘原本来就知道有“红色教士”这个群体——就连这些人的名字他也是在穿越以后才知道的——恐怕也很难看出来。至于那些流亡到海外的神甫发表的反苏的发言就没让她翻译,而且往往就是用俄语说的,也不需要翻译。刘原心想:“不错啊,这可真是人尽其才,量才使用。”

    之前,刘原曾经有过想要造ak47的念头,限于自己都不懂ak47的构造以及子弹来源不足而只得作罢。ak47属于自动步枪,自动步枪消耗子弹的数量是惊人的。

    但是,此时没有ak47不等于没有自动步枪。一战时,由弗拉基米尔·格里高利耶维奇·费德洛夫研制的发射日军友坂步枪弹的费德洛夫1916自动步枪。在1916年装备俄军第189步兵团200支,并在三年内战中被继续使用。如果历史不改变,这款枪原本还会在1921年少量恢复生产,总计产量约在3200支。而卡拉什尼科夫的启蒙也是通宵读费德洛夫的著作而得到了生产全自动武器的启迪。

    设计师费德洛夫自述自己是1915年在法国定居期间目睹法制绍沙1915式8机枪后萌生的设计想法。要知道绍沙轻机枪在一战的实战中可谓恶评如潮,几乎每个使用它的协约国士兵都在咒骂其极低的可靠性。而费德洛夫1916却比它有了很大的改善。

    费德洛夫1916有25发可拆卸弯弹匣c木制垂直握把c枪管前部金属冷却结构(枪管长1045)c375发/分的射速,当然还有空枪仅44kg的重量。此外,射击时通常配备脚架使用。不过这些具体性能数据,穿越之前的刘原并不清楚。但是,这时的费德洛夫正好在莫斯科地区。于是他被请来和刘原谈了这些,刘原这才知道。

    当然,费德洛夫1916也有它的缺点。使用老式莫辛纳甘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的红军士兵对于1916的全自动射击方式也显得很不适应,在连续射击时总是不能命中目标,子弹威力相较于762毫米大威力弹偏小。再加上1916结构复杂,使用环境挑剔,不易维护,不符合苏军要求枪械结构简单c可靠性高的标准。1916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c双卡笋摆动式闭锁机构,因而导致全枪结构过于复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