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耆老和里正(第1/3页)  明末之成王败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求收藏,求点击,求推荐票,求读者大大的支持。)

    天亮了,吴帆徽几乎一夜未眠,父亲吴庆超昨夜在窑洞前面转悠,他是知道的,鼾声也是装出来的,尚未完全适应现状的他,不想与父亲有着太多的交集。

    拥有穿越者身份,拥有渊博的知识,熟知历史,更是拥有洞察人心c善于分析局势的金手指,却毫无作用,在这种穷得掉渣的小山村,这些本事没有施展的地方。

    吴帆徽一再劝慰自己,既来之则安之,慢慢的适应,或许今后会出现一些机会的,按照历史的发展,陕西马上就要大乱,所谓乱世出英豪,凭着他吴帆徽的本事,在乱世之中谋得一席之地,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天启七年三月,陕西西安府所属的澄城县发生民变,县城被攻破,知县张斗耀被杀,尽管这次民变很快被镇压下去,但农民起义的序幕已经拉开,作为农民起义大爆发的延安府,很快就要闻名整个大明王朝。

    明末这个时代,想要出人头地,只有两条道路,其一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其二就是造反。

    难道真的如同吴宝贵一样,落草为寇,接着逐渐壮大自身力量。

    交通落后c信息闭塞,官府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让底层百姓被彻底驯服,就算是到县城去,也要有身份证明,也就是村里耆老和里正开出来的路引,至于说到外地去,更是需要有县衙开出来的路引,否则就会被当作罪犯抓起来。

    农民暴动c县城被攻破,知县被杀,这么大的事情,崇祯元年春夏之交才传到相聚不是特别远的马鞍山村,而且还是传闻,只能够私下里议论,不敢公开说。

    有功名的读书人是有特权的,他们不仅在本地受到尊重,出门游历也是很方便的,官府开出的路引会特别注明,若是拥有举人的身份,可直接到各地设置的官驿,享受公家的接待。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用这种办法,将老百姓和农户牢牢的圈在了狭小的空间内,而为皇室服务的官吏和读书人,则能够得到皇家的恩赐,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行动自由。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吴帆徽暂时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来改变他目前可怜至极的处境。

    农家子弟是不能够睡懒觉的,不管你愿不愿意,都是要早起的,村子只有那么大,每家每户毫无可言,芝麻大的小事情,都会引发扎堆的议论。

    要是年满十三岁c虚岁十四岁的吴帆徽睡懒觉了,很快就会被贯上不肖子孙的名声。

    窑洞外面传来零乱的脚步声,吴帆徽微微皱眉,看样子他消失一天多的时间,已经成为村子里的新闻人物,家家户户大概都在议论了。

    门被直接推开的时候,吴帆徽已经穿戴整齐。

    进来的有三个人,父亲吴庆超在最后面,最前面的是一位老人,老人身后是一位中年人。

    看见老人和中年人,吴帆徽连忙站规矩了,弯腰行礼。

    “帆徽见过耆老,见过里正。”

    吴帆徽不是读书人,不能够稽首行礼,唯有弯腰行礼。

    老人是马鞍山村的耆老王振贵,中年人是马鞍山村的里正吴庆雄,这两人是马鞍山村最有权势的人。马鞍山村本就是王家和吴家两大家族把持,耆老和里正的职位分落两家很正常,也能够保持两大姓的平衡。

    吴帆徽的表现,让王振贵和吴庆雄吃惊,而王振贵和吴庆雄的到来,同样让吴帆徽吃惊,家里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情,耆老和里正都来了,这是什么意思,相比较来说,耆老和里正是村里的上位者,有什么事情,完全可以要求他吴帆徽前去说明,没有必要屈尊到家里来。

    王振贵和吴庆雄都瞪着眼睛,仔细看着吴帆徽。

    过了好一会,里正吴庆雄开口说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