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斗诗(第1/4页)  大唐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要按说呢,李适之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经算是中落了,虽然高宗皇帝即位后就恢复了自己同母哥哥承乾太子的名号,并且以厚礼改葬之,也就是说,承乾太子这一脉作为帝室之胄的身份,被重新认可了。

    但即便如此,恢复只是这一支脉的身份,承乾太子的子孙们却已经没有了什么地位,没有权力,原来的家产也没了,只是给恢复了一点封田,算是给承乾太子的后人一碗饭吃。

    李适之能走到今天,几乎完全是靠的自己。

    他这人能诗c喜酒c善音律,近二十年来,可算是大唐数得着的名士。而且他为官清廉,治理地方颇有政绩,与人交际又极有人缘。所以,他此次终于得以高升御史大夫之职,再次回到长安,并且重新在这里定居下来,自然就少不了故交新朋上门道贺。

    而且呢,他这个御史大夫的位子,说起来有些敏感,如果打个后世的比方,有点类似于后世中央纪检委的一把手,说实话,是个专门负责查人的官儿,所以,即便不是什么故交新朋的,这时候也愿意过来凑个热闹混个脸儿熟。

    比如,王家父子。

    右散骑常侍王丘,是朝中有名的忠厚长者,当然,之所以得了这么一份尊号,主要是人家聪明,做事情从来都是拿捏着分寸,举凡待人接物,或者是处理政务,人家几乎无时不刻都是恰如其分,一来二去,自然在朝中人缘极广,声望也极高。

    今年春三月,侍中裴光庭薨了,陛下便询问萧嵩,让他举荐一个可以做宰相的人选,萧嵩向来与王丘为善,于是便想举荐他,但是王丘一听他透漏这个意思,立马就一口回绝了,然后,他向萧嵩举荐了韩休,后来萧嵩举荐上去,果然韩休被任命为黄门侍郎c同平章事。

    到了五月份,当今陛下意欲让王丘改任御史大夫,王丘再次固辞,陛下不解,王丘便找了个借口,推说自己身体不好,硬生生的把一次升官的机会又给推辞掉了,然后,这才轮到李适之被拣拔进京,出任御史大夫一职。

    只不过呢,王丘在地方上累积做了几任刺史,积累够了声望开始到长安做官的时候,李适之却是刚刚开始调任外地做刺史,因此两个人本是不认识的,李适之本次迁回长安,想要摆宴席请一请老朋友,自然也就不会想到要请王丘。但是等到开宴这一天,也不用请柬,人家王丘就带着儿子王殊彦过来了。

    要说这事儿换了一般人都拉不下脸来,自己的官儿又不比对方低多少,甚至论起资历,自己比他还老资格呢,在陛下面前说话也顶用,更不用说他这官儿还是自己让给他的了。人家开宴席,压根儿就没请你,摆明了跟你没这个交情啊,谁好意思拉下脸来主动过去贴着?

    但是这事儿王丘就拉得下脸来,而且人家做起来丝毫不会给人以趋炎附势的感觉。一大早的,他带上儿子王殊彦,备了一份确实很简薄的薄礼登门来了,很是洒脱很是淡然。

    右散骑常侍的官儿,可也比御史大夫低不了多少,虽然没有请柬,可人家主动登门了,自然没有慢待的道理,于是李适之就亲自迎出去,两人一碰面,不等客气,人家王丘就说明来意:第一,是贺喜来了,第二,是道歉来了!

    贺喜之事自不必提,至于道歉,则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王殊彦当曰在东市的冲撞,而亲自带着儿子过来道歉来了!

    要本来呢,看见王殊彦当曰那做派,李适之对王家父子可是有些不屑的,虽然不至于琢磨怎么收拾他们父子,到底这心里不怎么待见,可是今天王丘突然来了这么一出,即便李适之眼大如箕,面对人家这么诚挚的送上门来又是贺喜又是赔罪的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人家王丘可是朝中大员,甚至李适之还听到过一些传闻,说正是因为人家王丘坚持的固辞不做,这御史大夫的位子才轮到了自己。

    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