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七章 寻踪(一)(第1/3页)  长安十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般若剑阁近佛而非佛,杀生无数,一代代传承下来,变得越发偏执,读金刚经,也读杀人经,江湖对他憎恶c厌恶c诽谤c嘲弄,或是敬佩c畏惧c恭敬c赞誉,唯独无人轻视那座山巅之上的森然剑阁。

    所以当这头陀握住那柄般若剑阁世代相传的剑时,乞丐与醉汉根本生不出死斗的念头,即使他们知道这位般若剑阁亲传弟子的右手已经暂废,战力大打折扣。那柄剑的名头实在太盛,而般若剑阁又从来行事低调,就好比这个头陀,这把剑拿出来之前,无人知晓他是般若剑阁的亲传,也无人知晓他已经有执掌杀生剑的功力。

    吴家镇上各家各户霎时门窗紧闭,街道之上行人全无,显然百姓对于这类无妄之灾是很有经验的,朝廷特意编纂一册《告百姓书》分发天下,当中对于这类祸事特意以大篇幅写满一个“躲”字,就是要告诫百姓,这种热闹凑上去,可不是什么好事,教训比比皆是,年年都有人因为凑热闹莫名失踪,当然了,也有凑热闹凑出一身绝世武功的,这个就要看自家运气了。

    这边剑拔弩张,那边镇子中心,一间小小宅院里,忽的鼓声大作,随即有一道身影窜出,直望长安城而去,一路上并不直走官道,而是会绕些不远不近的小路,轻功施展更方便,赶路也快些。

    伴随着那道鼓声,从吴家镇到长安城,鼓声渐起。

    西城门处,魏远书倚着望楼,悠闲地瞧着人来人往,腰间随意补了一柄长剑。这剑是常戊代青玉洲所赠,倒也不是给魏远书,而是给巡捕司,说是为了答谢巡捕司救下赵稼之恩,其实也是青玉洲的一个表示,至少在赵稼醒来前,双方安然无事,青玉洲不会问巡捕司失职,巡捕司也会尽力追捕查明事情真相。

    剑名飞鸿,剑脊纯白如冰雪,剑刃却是漆黑如墨,是难得的好剑。

    魏远书一边摩挲着剑柄,熟悉这把青玉洲传世名剑之一,一边想着王植的来意和去处。

    王植,年少时是个混混,后来失手杀了人,去外地避祸,改头换面做了和尚,竟然也读得好佛经,后来更是混到了般若剑阁的礼佛会的请柬,冒着被剁成肉泥的风险,在般若剑阁的藏经阁里偷走半卷《阿难受戒经》,从此隐姓埋名,再出来闯荡江湖时,竟不知何处打磨出一身高明功夫,若非多闻楼揭露出他往年旧事,江湖还只当这是又一个隐世宗师。

    那卷《阿难受戒经》是般若剑阁立身之本,本身只是半卷内力运行之法,但从中演化出的诸多武学在江湖上享有赫赫威名。当初王植本来以自己高僧的名头,若是诚心求教,也不是不能借来一看,但坏就坏在王植压根不信般若剑阁有这般度量,于是做下这种勾当。加上他武功有成后,也算是臭名昭著,好事不干坏事做尽,从此般若剑阁杀之而后快。

    王植倒是也知道自己的斤两,收敛锋芒,躲着藏着掖着,那么多年的佛经读出一个好耐心,就是不出头,熬到许多人都死了,他还活着,头发胡子全白了,还能在那卷书写有天下恶人的《蠹蛊》上占个名头,也真真正正是一桩本事。

    但如此小心谨慎的王植,为何会在这种时候来长安。要知道历年此时,巡捕司都秉持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原则,对这等恶人,都是向捉进镇魔楼,再论其他。况且王植看来似乎是有急事,否则不至于一到个僻静地方,就对魏远书下死手,这么多年,王植杀的人也有讲究,向魏远书这种亲爹是神捕c自己又是捕快的,可没杀过。

    魏远书想到自己被王植打碎的佩剑,一时有些头疼。剑没了可以请钟先生再铸,可若是被旁人发现那柄剑的古怪,可就有些不妙了,也不知黄叶有没有将那处清理干净。

    想到此处,魏远书长吁一声,却听得耳畔有隐约鼓声越来越近,直至城头。

    城下有人抬头看一眼,不明白这莫名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