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章 恩怨(第1/3页)  东方愚人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恩怨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脚下踩的是肥沃滋养的土地,嘴里灌的是稀里哗啦的米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用羡那自在的神仙,更不追慕酒池肉林的权贵生活。

    城市喧嚣的风吹不到这来,功名利欲远在天边的波纹更荡不进心里。牛壮马高,鱼美鸭肥,雀叫虫鸣,相映成婉转笙歌。碗儿沟真个那世外桃源。

    日子能这样,还有啥求哩?望着生养自己的可爱小山村,老张头总咧开嘴,笑出一口黄牙来。他是不懂少抽烟的好处的,来口大叶子烟,胜过活神仙。

    清清静静又一年,他家又贴上了新春联。老张头世辈务农,大字不识一个,他可认不了上下联那碗大的两行黑字,甚至连哪边是上也分不清。不过,那横批他可是听村里有学问的年轻人说过,叫“阖家欢乐”。他于是眯着眼,舒展开一脸老树干似的皱皮,喊道:“阖家欢乐,好好好!人活着不就图个乐么?”

    那时,他从未想过,乐是虚幻而短暂的。

    那年,闷热的盛夏只留了最后一丝残暑,而初秋的风则送来第一缕清凉。可是,随之而来的,还有被风刮遍祖国大地的熊熊战火。

    隔海相望的邻国,将罪恶的屠刀,砍向了这片辽阔而百废待兴的土地。因政治家的利欲熏心,许多敦厚善良的老百姓,全部成了效忠天皇的疯子屠夫,纷纷扛着尖锐刺刀,闯进另一片土地上的老百姓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他们堂而皇之,坚信着军国政府的诡辩之辞:我们这是正义的战争,我们只为宣扬大和民族的尊严与荣耀。别说这是侵略,你翻翻那车载斗量的史书,他们哪朝强盛时不总骑在我们头上拉屎。

    冤冤相报,何时了?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将悲剧强加给无辜的人民。

    那一天起,恐惧成为了附骨之疽,开始在华夏大地上肆虐蔓延。

    老张头不敢再享受那份闲适恬淡。村里隔三差五,就会传来远方的战报,处处人心惶惶。

    村头的碎嘴婆娘总是大叫:不好了!鬼子已经打到十里外的勺儿沟了!受惊兔子般的娃儿们也炸窝似地惊叫:快跑!我们在山上听到啪啪打枪呢!

    嘴管不住,灾祸来了也逃不了。

    还真有一小队鬼子,被游击队打得溃不成军,仓皇逃窜,其中一个受伤跑不动的新兵蛋子,被撂在了村旁树林。他拖着伤腿摸到村子边,恰好被村人撞个正着。

    绑了那个鬼子兵,全村人都聚在了村长家。

    他们知道这下可了不得了,可遇上了麻烦。要把他交给游击队吧,可大家一辈子没见过那群风一样来去的老爷们长啥样;放了他吧,又怕被其他鬼子知道村子的所在。祸事了,这下祸事了。

    干脆,做了他?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老张头呵斥了他。像啥话?这鬼子屁大点娃儿,比老子孙子还嫩,你下得去狠手?

    杀人恶事做不得,坚持行善积德,菩萨自会保佑。终日念佛烧香的老张头笃信这个道理,坚决地驳斥了一切血腥的提议。

    还能咋办?养着!饿了给吃,渴了给喝,伤了医腿。大不了,当个祖宗一样供着,就不信这孙蛋心是铁打的,会想着恩将仇报。

    看着那小鬼子,老张头心里不觉荡起一波朦胧的迷惑。那张脸,咋这么眼熟?

    小鬼子起初十分抗拒,哇哇地叫着谁都听不懂的爪哇国语,但谁都看得出来,绝对不是什么“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之类的奉承话,但腿受了伤的他,无力选择。随着时日增多,他渐渐安静了不少,默默地接受着老张头和村人的给养。

    这个十多岁的娃儿,哪有那么多恩怨情仇,离开浓厚的武士道氛围洗脑后,他的疑惑越来越深。吉田长官不是说,这的老百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