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文明与危机(第1/3页)  诺亚迷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先前的地球时代里,人类经历了数次世界大战和科技革命,科技上的飞速发展,政治上则迈入无国界行星社会,经济的演变亦超出了前人的想象。依据前人卡尔达肖夫的文明层级划分,能够运用整个地球的能量是一型文明,能够运用起整个恒星的能量则是二型文明,而三型文明则是惊人地可以利用整个星系的能量,彼时的人类正是踏入了一型文明。

    由一型文明向二型文明提升,标准是对太阳能量的完全应用,而一型文明由于地球空间的限制,对太阳能量的运用尚不足太阳释放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可见不同层级文明之间差距之大。升级二型文明的关键是脱离地球空间的束缚,而人类羸弱的体制却远不能胜任长期的宇宙航行。借由取得突破的基因剪切与改造技术,公元2167年,最高评议会下达实施代号“恒星”的基因重组计划的命令,人类获取了强大的自愈能力和适应能力,寿命亦获得了相当的延长以应对长时间宇宙飞行的损害。科学家克服了人生过于短暂这一难关,充沛的时间使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不断获取长足的突破。

    公元2200年,无双的天才科学家莱茵哈特孟德尔提出利用虫洞进行星际旅行的理论,宇宙空间不是单一的维度,我们生活的世界上存在更高的维度。莱因哈特指出低维度的世界是无法理解高纬度的世界的,若蚂蚁生活的平面视为二维世界,那么蚂蚁无法看到三维世界中的我们,而我们如同蚂蚁,虫洞则是更高维度中的通道,我们看不见它,它却存在于那里。而具有多重维度的宇宙也并非平面,好比一片起伏的山脉,人类所能理解的方式便是从山的表面运动,而借由虫洞便仿佛经由穿山隧道。莱因哈特的理论成功经受了宇航科学的验证,自此,人类挑战宇宙所需的一切都已备齐,进军宇宙的号角似乎已经鸣响。

    公元2215年,最高评议会批准“方舟”计划,集全星球的力量打造了大型星际航空器“方舟”。方舟运用莱因哈特的理论,打造出人工虫洞发生装置,可以实现远距离“空间跳跃”,大大缩短了星际航行的时间。此后各类运用方舟技术的探测器飞向宇宙深处,探寻依据的星球,再开发的方舟二号则是作为人造行星运行,太空移民与生存不在是难事。大规模的地球人口外迁向更宜居的星球,持续近百年的移民潮使得地球沦为一颗“死球”,人类则成为好汉星海的主人。人类直接跨越了卡尔达肖夫定义的二型文明概念,进入到入主银河的第三型文明层次。

    伴随人类的宇宙殖民的第一个危机是智能危机,人工智能不断向机械生命的方向“进化”,并最终在人类与人工智能间爆发了冲突。尽管人类最终平息了智能危机,但在人类高层的危机感下,新发展的人工智能水平远不如前代,而依赖人工智能许久的人类社会亦受到极大的冲击,一切似乎都已停摆,进入到人类史上著名的三百年瓶颈期“大停滞时代”。大停滞时代中,人类将希望再次投向基因技术,希冀基因改造的新人类能带领人类脱离瓶颈期。新生的改造人不负众望,拥有比以往的人更强健的躯体,更聪明的头脑,乃至更美丽的外貌,也更能适应宇宙中的生存,从各方面碾压旧人类。而在新人类的努力下,人类如偿所愿地摆脱了瓶颈期,顺利踏出了银河,朝向更广袤星空的新一轮扩张再次涌起。

    在这一轮大扩张中,地球人类遭遇了外星文明的挑战。新人类的素质不亚于任何宇宙民族,这使得人类面对外敌时一次次轻取胜利。胜利之后的人类沉迷于表面的和平,内部矛盾却不断加深。在政治上,不断扩张的领域与新融入的诸多种族,都使得最高评议会难以为继。以星球和星系的自治开始兴起,每一个自治单位都化为联邦的一分子,中央的权力则严重弱化。而人类内部中矛盾更加尖锐,新人类尽管各方面都较旧人类优异,但人类社会的权柄却多由这些旧人类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