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一下子造出“胜利号”;
4)潜移默化地灌输反奴隶制度的思想,主角既没有冒着得罪统治阶级的风险明目张胆地解放奴隶,也没有打着自己的旗号进行宣传,而是利用暗中投靠自己的神职人员,假借教会的名义。文中的教会就是以现实中的基督教为原型,且不论现实中如何,基督教从创建之初就主张人人平等,那个时候的罗马帝国还是货真价实的奴隶制社会。而文中的教会的也照搬了这个设定,创建后以人人平等的口号吸引教徒,虽然随着发展,教会高层逐渐与贵族阶级同流合污,但是这个口号一直存在,截止到第七十七章,主角仅仅是喊几句口号、搞一点宣传,在这个世界里既不新鲜也不突兀,当然,在条件成熟后,主角会采取一些实质性的行动;
5)整合零散耕地,推广轮作制,挖灌溉渠,这些措施和“中世纪的生产力”没什么冲突吧;
6)制造马拉收割机,原型是现实中的麦考密克收割机,有兴趣的可以上网搜一下这种收割机早期型号的图片,最初的收割机就是麦考密克在他父亲的铁匠铺里拼凑出来的,这玩意又不像蒸汽机那样需要镗床对汽缸进行精加工,不需要点太多的前置科技。
7)建立政务院,也和“中世纪的生产力”没什么冲突吧,难道中世纪就没有类似的行政系统了^_^;
研发新的旗语系统,旗语也是自古就有,主角无非就是让其传达的信息更加丰富而已;
9)发明望远镜,知道望远镜的原理,招募到精于打磨的眼镜师傅,制作早期的望远镜不难,1608年荷兰米德尔堡眼镜师汉斯·李波尔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
10)造纸、烧瓷器,这两样中国古代就有了,就不多讲了。
上面所说的几件事情,没有一件是无视社会生产力张口就来的,主角既没有上来就研发蒸汽机,也没有急吼吼地大炼钢铁(不过很快就要“小炼钢铁”了),不知道“那种生产力支持不起这么玩的改革”这句话从何而来。
如果说的是以后推动工业化的剧情,那作者可以肯定的说,工业革命肯定是要开展的,否则这本书的名字岂不是白起了。
金手指也肯定是要开一些的,作者也知道仅凭一个人就能发起工业革命简直是异想天开,发展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经不起考究之处,我只能让这个过程在我的知识范围内尽量显得“比较”合理。
而主角在前期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为以后真正的变革铺路,地球上的工业时代也是从农业时代演化过来的,地球上开展工业革命所需的生产力条件也是以前农业时代积累出来的。
既然没有进行“改革”的生产力条件,那就努力利用已有的资源制造条件,让这个“累积”的过程尽量缩短,不需要巴巴地等着这个世界自我孕育出来,那样主角的穿越和脑袋中的知识就没有意义了。
6、主角供养1000多人的常备军是否合理?
答:这个作者得承认,在写的时候没有经过细致的考证。
但要说明的是,在本书的设定中,主角是个伯爵,开始统治的是一个中世纪后期的标准伯爵领,领地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村镇,总人口规模在6~7万左右,绝非仅仅一个村子或镇子,而且家族已经在此经营了数代。
当时想按封建时代的民兵比例来写,但搜到的资料(包括一些其他小说中的设定)五花八门,有说20人口供养一个职业士兵的,有说50人口供养一个职业士兵的,有说100人口供养一个职业士兵的,只好取了一个中间的数值,40~50人口供养一名职业士兵。
在中世纪吧搜到的几个帖子显示:公元1333年,英国爱德华三世时,柴郡能提供4000人兵力,约克郡能提供5000人兵力,14世纪的约克等北方几郡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