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4.惊闻(第1/3页)  古代闺秀养成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而这对正在谈话的父母, 却并不知道,怀里那个本应该睡过去的‘孩子’,此时此刻, 却是闭着一双眼睛, 竖着两只耳朵,专心致志的听着墙根。

    明夜对于历史,仅限理论性的东西, 至于进程这种东西,是一点都不知道的。

    也就是说, 她明白这个世界的大潮流, 也了解封建社会的理论性缺点局限,可对于具体制度的制定, 施行,以及影响, 却并不太清楚。

    不过,这也难怪, 作为应试教育下的的新一代,和明夜同样情况的并不在少数。

    明夜偷听了这会儿,也了解了张先生改制的大体原理。

    说来,这还是太, 祖时期留下的弊病,税收方式极端复杂, 导致漏洞百出, 而作为中间执行的官员, 若是不找个由头狠狠贪上一笔,简直就是智商的羞辱。

    税收不以银钱为标准,而是以物为标准,这大体说来便是,靠山吃山,靠谁吃水,种粮便交粮,种茶便交茶,可物品这个东西,哪里能有个标准呢,即便如明夜这等‘外行人’,都能相处几种名正言顺搂前的法子来。

    更为甚者,还出过拿底下收缴上来的这些‘税款’,还折算成现银,以充作发给官员的薪俸。

    连在官员之中,都能搞出这种奇葩事来,此时的税收漏洞可见一斑。

    明夜隐约曾在书中看过这样一段话,我国的封建社会,税收的比重比起同期的日本欧洲等国,已经属于十分低的那种,可为何百姓仍然过的很苦?这其实并非税收过重,而是作为中介人的官员,常常借着朝廷的名义,巧立名目来中饱私囊,而最终的结果便是,穷了百姓,穷了国家,却是富了中间的那一批人。

    张先生的改制,说起来也是简单的很,把从前各种以物做赋税的规矩免除,以后赋税,统统以银钱为准,银钱只是一个数字而已,清楚明了,即便中间官员想要作假,也难以操作。

    另外,施行一条鞭法与考成法,乃是为了根治官员尸位素餐的现状,以增强行政效率。

    作为后世人的明夜很清楚,封建王朝过度中央集权的性质本身,凡是都报于中央裁决,再加上交通困难,办事效率自然会十分低下,这种弊病乃是制度所造成的,非人力强行可改,张先生心是好的,可一旦过度强调效率,与这种过度集权的制度相产生矛盾,便会造成官员人心浮动与怨气。

    长此以往,必定会遭反噬。

    明夜心塞塞的,可这些话她却无法向别人诉说,甚至连朱翊钺都不行,因为这样宏观的思想境界,明夜根本为自己找不出理由讲出来,即便她真的能找到理由,也不在朱翊钺的面前说。

    当行政效率和中央集权发生矛盾,难道要因为增加行政效率,而叫皇帝放权不成?明夜就算脑抽也不敢说这种大不敬的话,权利这东西,哪里有人会舍得放手,太·祖建国之初为何废除丞相一职?

    很多东西,就是这样无奈,即使你心知肚明,可仍然无法改变任何现状。

    明夜曾经也听过这样一些言论,若是当初慈禧不阻止,中国能否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可能,对此,明夜的态度却并不乐观,几千年的封建家天下制度,又岂是区区口号,一场运动能够肃清的,君不见,即便辛亥革命之后,仍旧有复辟之举吗?

    说白了,这便是人心。

    而人心,从来都是不满足的。

    明夜心想,朱翊钺那样聪明,希望他能想通其中关节吧。

    ……

    第二日,周瑶给闺女打扮的漂漂亮亮,母女二人驾车去了清风观,说来,自打孙氏在清风观住下之后,清风观便有了大改观,明家此时的住处,离着清风观的距离近了许多,母女俩一路说着体己话,很快便到了清风观。

    明夜开心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