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章 西巡(二)(第1/2页)  大秦涅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西瓯十县,子婴带着章邯转了一圈,自兵县开始,到最后儒县。

    “章部长,这算不算一个大胆改革?”子婴问章邯。

    “自古变法,无不伴随着流血与冲突,异常残酷,为何独得西瓯如此顺利?”章邯并不理解,当年秦国商君变法,提出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后,因为与贵族阶层的利益冲突,守旧势力的仇恨和敌意集中到商鞅一个人身上,改革派与守旧派刀兵相见,死伤无数。

    最后商鞅还死在了自己亲手制定的制度之下。

    子婴听到这话,思考了一会,才跟章邯缓缓说道:“任何变革,从本质上讲,都是鉴于生产力与国力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改变,顺不顺利,主要还是看是否适应当时的实际情况。”

    不适应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完全不适应,一种是整体适应,局部不适应。

    “哦?”

    “前秦商君变法,导致了秦国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这类改革引发的就是平民阶级与世袭阶级两者的斗争,新旧势力之间的交替,你死我活的情况下,必然伴随着流血、冲突。”

    商鞅变法属于完全不顺利情况,还害死了自己,即使如此,但是他成功了。

    “如今的西瓯越族自治区变法顺利,主要是有四点,一是迎合了西瓯当时发展的潮流,二是改革派力量碾压保守派,三是当时政治是南海郡说了算,四是改革所处的时期正是西瓯百废俱兴的建设初期。”

    子婴说完后,等着章邯消化这一番话。

    就发展潮流上面讲,南海郡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能够保证西瓯划县发展要求,促使改革成功开始;而南海郡作为改革派,几十万军队在手,桀骏等保守派并无一战的实力;政治基础也没有遭受触动,南海郡和桀骏都希望西瓯能够变得越来越好;最后,西瓯乃至南越,都处于发展初期,大家都有利益的情况下,改革最容易成功。

    章邯想通后,对子婴拱手道:“秦王远胜商君!”

    “不敢,我也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才看得更远,想得更多!”

    子婴赶紧谦虚,作为一个穿越者,后世的知识就是他最大的作弊利器。

    至于以后生产力与经济发展跟上来之后,会不会产生一系列冲突,到时候再说,这世上不会又十全十美的制度!适应当时的,就是最好的。

    “章部长,我看咱们是不是该回去了,郡尉府还有很多财政问题,等着你去解决呢,我估计赵佗此时忙得头重脚轻。”想到这个,子婴赶紧催促章邯回去。

    “就依秦王所言,即刻启程赶回番禺。”

    两人随即上马,沿着大路飞奔。

    大路上,子婴远远地看见了一群人站在中间,纵马接近时,发现孟忻领着一群农民模样的百姓,拦在大路中间。

    “孟忻,你不在公学办事,拦我归程,所为何事?”

    子婴从马上跳下来,询问孟忻。

    孟忻跪拜,“孟忻斗胆,为民请命!”

    这个孟忻,还真把儒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仁政学说在子婴面前展现出来了。

    “起来吧,详细说一下。”

    孟忻起来后,转身指着后面的农民,“这是商队从中原带回来的流民,他们听说秦王在西瓯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也想得到自己的土地,但由于土地已被分配完,荒地又被原住居民极力开发,加上南越各地多为崇山峻岭,儒县此时竟无多余土地,提供给流民耕种。”

    擦,我竟然把这个问题给忽略了,南越人少是不争的事实,但地块也少,总不能让农民学愚公去移山吧?

    “抱歉,各位,子婴考虑不周,让诸位来到南越后还饱受流离之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