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八章 小胡子的末日(第1/9页)  我的东海我的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好了,我们接着讲讲后面的6个大的战役吧。本来,对于你们这些军事发烧友来说,也可以不讲的,但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特别是,小日本战后,天皇被庇护,逃脱了人类审判!因此,到现在,还有一小撮余孽,妄图美化侵略历史,参拜靖国神社,妄想死灰复燃,阴魂不散,警惕啊!其实,小胡子灭亡后,德国人民真诚道歉。对比起来,大家想想吧。

    少校雷电接着说。

    第七个战役乾坤逆转――斯大林格勒会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重要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若德军攻占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向北可攻莫斯科,向南可出波斯湾。斯大林格勒以西c以南是是苏联粮食c煤炭以及石油的主产区。如果德军占领这一地区,苏联就会失去这些战争所需要的重要资源。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战争大转折的标志件,但斯大林格勒战役并没有让德军完全失去主动权(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库尔斯克战役才让德军完全失去主动权)。

    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

    参战方

    苏联,德国及其仆从国

    参战方兵力

    苏联2500000人(苏军反攻阶段)

    德国1040000人(苏军反攻阶段)

    伤亡情况

    苏联:共1,129,619人伤亡c失踪

    德国:共841,000人伤亡

    主要指挥官

    苏军:斯大林c朱可夫c华西列夫斯基

    德军:希特勒c保卢斯c曼施坦因c霍特

    到1942年初,漫长的苏德战线相对稳定了下来,但双方都在秣马厉兵,准备更大规模的战役,以争夺战略主动权。鉴于德军已无力发动全线进攻。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将军建议,如果再要发动攻势,就应针对苏联首都莫斯科。然而希特勒认为攻击莫斯科目标过于明显,并且中央集团军群已经受到了很大削弱,德军应放弃再次进攻莫斯科的计划。因此,德国开始筹划集中兵力在北部和南部战线发动新一轮局部攻势。此外,由于美国在遭到珍珠港偷袭之后对日本宣战,德国认识到时间颇为紧迫。希特勒希望能够在美军有机会加入欧洲战场之前结束东线战争或尽可能削弱苏联。

    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德军最高统帅部拟定了1942年夏季南方作战计划,代号“蓝色行动”。其主要内容是:利斯特a集团军群以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为左翼,鲁夫第17集团军为右翼,分别从哈尔可夫南面和塔甘罗格北面向东和东南方向进攻,占领顿河下游的罗斯托夫,向南进军以控制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包克b集团军群以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和魏克斯第2集团军为左翼,保卢斯第6集团军为右翼,分别从库尔斯克南面和哈尔可夫北面向东和东南方向突击,占领顿河上游的沃罗涅日,向斯大林格勒前进。

    苏联红军的战略意图是:进行积极的战略防御,但同时必须在克里米亚c哈尔科夫地区c利戈夫—库尔斯克方向,斯摩棱斯克方向,以及列宁格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