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五一章 难民事件(第1/3页)  王朝驸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朝驸马第151章难民事件朝廷将方腊、刑政、方貌、方杰等五十二人全部押到汴京菜市口凌迟处死后,方腊起义失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

    后世称为“道君皇帝”的赵金佶,虽然派童贯镇压了方腊起义,却并没有取消直接导致方腊造反的“花石纲之役”。

    管理江南“花石纲”的大臣威远节度使朱勔,是这次江南起义直接打出旗号“诛杀大臣朱勔”的诛杀对象,朱勔掌『苏州应奉局』时,巧取豪夺,盘剥压榨,榨干了江南百姓的最后一滴血,然而,赵金佶却并未对朱勔有任何实质性处罚,朱勔仍旧官职在身。

    江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各地,受官府之压迫剥削久矣,百姓无路可走,纷纷揭竿而起,中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不断爆发,朝廷让各州官府强势镇压。

    农民起义虽然是压下去了,但是各地的匪患却越来越盛,各路各州,大大小小的山头,许多没有活路的精壮男丁纷纷做起了土匪,打家劫舍,抢劫大户小户……匪患之势,远远比方腊起义之前更为严重。

    在这样纷乱的时代,最没有活路的当然要属最底层最老实本分还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农民,他们一方面要受官府的盘剥压榨,另一方面要面对土匪的“借粮”,也无力组织起像方腊起义那么浩大的造反运动,他们面临的是“有地可种、无粮可食”的惨况——悲惨的世界来临,“饿死人”的现象大规模爆发了!

    随着百姓的饿死,加上北境与辽的混战,因逃难引发的“难民潮”,开始席卷全国。

    山西、河北、河南、江南的难民,大规模地涌向最为富饶的江淮地区。

    而作为天下粮仓的扬州首当其冲。

    掌握扬州最高话语权的知府李牧,面对着大规模的难民潮,选择了关闭城门,不仅不让难民进城,还每日派衙役、派兵丁去驱赶难民,不让其在城门口聚集徘徊。

    而在难民潮来到之前,宋廷就带着卢俊义、杨昭前往永泰县衙赶制火枪了。

    前一阵子,当听闻官军联合金军以南北夹击之势打败辽军,一路向北推进,收复了燕云十六州时,许多官府之人和读书士子都纷纷叫好,觉得扬眉吐气,就连卢俊义和杨昭二人,也忍不住在宋廷面前激动起来——

    “驸马爷,朝廷收复国土了!”

    “是啊!整个十六州一下子夺回来了!”

    宋廷只是摇头,然后执笔在一张宣纸上画了一副简易版的地图,标柱了“金”、“辽”、“梁”、“西夏”、“南诏”、“吐蕃”等字样,然后开口道:“你们看,现在辽的地盘还剩这么一大块,主要在蒙古一带,延伸至中亚;西夏没变;然后这个大金,难道你们注意不到?和我们大梁接壤了,燕云十六州,他们也想要呢……”

    卢俊义、杨昭二人呆呆地看着地图,一时间很震撼,既震撼于驸马爷了解天下大势的眼界,同时也震撼于另外一件事——他们一直以为大梁很大很大,大到没边儿,周围的都是胡番小国,没想到大梁的周围几个国家,居然并没有比大梁小多少啊……

    埋头摆弄着火枪,宋廷自顾道:“金人很能打,从东北一块小小的地盘做大,没几年,就抢走了大辽大半的国土,而且还要来抢我们的地盘了,不管你们信不信,事情就会这样发生,而且朝廷打、不、过……”

    “打不过”三个字吐完,宋廷站了起来,手拿着火枪,说道:“大梁,得靠这玩意儿来拯救!”

    话刚说到这里,陈大胡子突然闯进来,冲他囔道:“朝中兄,城外好多难民啊,如何是好?”

    “走,我们出去看看!”宋廷领着人走到北门城楼上,放眼望去,城下拥挤着密密麻麻的难民,为数至少数万之众,而整个永泰县的人丁,也不过只有七万余人。

    这些难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