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百八十六章 兵压三晋(第二更)(第2/3页)  秦时小说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出列的国尉蒙武与大将王翦上,如今的军中,当以这二人为上,桓齮虽上将军,但年事已高,加持旧事,不复统兵。

    “这,我王之言,蒙武自当遵从。”

    “月前三川郡乱象之时,蒙武就曾与桓齮将军、王翦将军商议,大军秘密出河东,一举攻克平阳,恢复河东郡并震慑三晋,以此,扬秦国之威。”

    “今,三川郡乱象不存,河渠之事侵扰,未必不可施展此策”

    国尉蒙武抬起头看了上首的大王,旋即,对着侧后的王翦扫了一眼,应下大王之策,反正攻伐三晋,也在先前的谋划之中,不算白费。

    “攻克平阳缘由何在”

    平阳之地的位置自己知晓,汾水之旁,上党之侧,距离如今尚未被秦国完纳入的河东郡有相当的距离,选取此地,莫不是佯装威慑

    眉头一挑,将视线再次落在蒙武上。

    “禀报君上,选定平阳作战,依据有三其一,大势所需。长平大战后秦军三败,撤出河东河内,河东郡复为赵国所夺,河内郡则被魏国夺回。后又逢蒙骜上将军遭逢赵国伏击,东进功败垂成。”

    “其二,于我王之言,正合时机。目下,三晋国政倾颓,燕赵刚交战完毕,齐国与魏国互为敌视,韩国与楚国对峙,如今的三晋自然威胁不大,此时一举出关东,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其三,军有利。平阳乃河东咽喉要塞,赵国驻守十五万步骑大军,可谓重兵。然统兵大将却是曾经做过秦国人质的平君。此君封地不在平阳,既无民治根基,更没打过大仗,能我若兴兵,当有七八成胜算。”

    这一次,出声回应的却不是国尉蒙武,而是大将王翦,披漆黑重甲,从蒙武的侧后方上前一步,拱手一礼,将出兵攻克平阳之地的缘由说道而出。

    既然要威慑三晋,自然要选择最优的方案,关东列国虽部敌秦,但其内部亦是纷争不断,三晋之地处于中原,燕国、齐国、楚国均虎视眈眈。

    如今,有他们的牵扯,秦国立威可成。

    “赵国现今的大将军,可是名将李牧”

    嬴政目光一闪,河东郡被赵国所夺,前几年,蒙骜老将军更是被赵将庞煖攻杀,长安君成嬌之事也在赵国之内解决。

    近来,又听闻赵国内新崛起一个名将,为李牧,与燕国一战,领兵八万击溃燕国二十万,斩首燕国名将剧辛,威名远扬,直追老将廉颇。

    “君上无须多虑。”

    “李牧虽为天下良将,然始终与赵王亲信郭开不和,故长期驻守云中雁门,而不能坐镇邯郸以大将军权力统辖举国大军。邯郸将军扈辄,还有这河东平君,各拥重兵十余万,李牧从来都无法统一号令。”

    “再说,纵然李牧南下救援,其边军骑兵兼程南下,进入平阳也在两旬之后;其时,我军以逸待劳,河谷山地又有利于我重甲步兵,赵军绝非对手。”

    提及战事,王翦自信地一笑,数年前,新赵王继位,解除廉颇的职位,秦国面对赵国便少了一些压力,尽管,李牧近年来名声在外,关东列国威名不断。

    但王翦相信秦国铁骑不逊色任何军队,自己不逊色任何将领。

    “如此,甚好”

    “蒙武、王翦,此事如此定下,你二人返回蓝田大营商讨具体对策,回禀于我,即刻兵出函谷关,兵压三晋。”

    “军事而定,昌平君,近月来,关东列国之人入秦者甚多,你当派遣人手合国尉蒙武,辖制关隘要塞,盘查流入流出之人,从源头断绝此事”

    处理如今修渠之事遇到的侵扰,必须强硬到底,对外,兵出函谷,扬兵于外,对内,则是严谨盘查各方人士,当然,也少不了对于已经进入秦国的各方人士给予整治。

    “尊我王之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