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架感言二:浓缩的创作心路历程(第1/2页)  重生元末做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9月28日夜晚,北京,下了一场瓢泼大雨,刚出地铁站的那一刻,心中尚属平静的我忽变得不知所措,然后情绪便像打开阀门般倾泻蔓延,一个字:丧。

    北京的夜是一样的:七彩的霓虹,车水马龙;喧嚣的人群,漂泊如云;相似的理想,无处安放。

    大城市的热闹是属于每个人的,可有时候它又偏偏只属于少数人,因为心中明白,没有归属,就没有关系。

    自地铁站内鱼贯而出的人挤满了台阶,外面的雨让他们望而却步。

    我没有掏出伞,因为知道它经不得风雨,况且白天还要用来遮阳,唯有庆幸早上出门时穿的是卫衣,可惜兜帽太小,风雨太大,湿了我的头发。

    回家要经过一个十字路口,等待四个红绿灯,雨夜中站立的人们显得异常不安与焦灼,与地铁中惫懒的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无论何时,北京地铁中的人们几乎是同一副表情,就像几乎每个人都在看着手机,尽管拥挤,尽管漫长,是了,想起自己从公司到公寓也要一个小时,其中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挤地铁上,这很正常,绝大部分人都是如此。

    广场上没有了跳舞的大妈,自然少了“小三也有情,小三也有爱”的音乐,这让北京郊区鲜少的家乡气息也消失不见,于是我拿出手机,雨水瞬间模糊了屏幕。

    伤心的人不听慢歌,所以我洗澡时一般都听摇滚,可现在就想听一首《y一u 一n’t let 》,每次上班路上我总喜欢听这首,只不过国贸附近的高楼大厦太多,眼花缭乱,遮住了天空,我只能戴上耳机。

    行至半途,我的身上已经湿透了,这时忽得有朋友发来微信,“杰哥,我在恋爱关系中,悟得良多”,突然想骂一句脏话,我他妈现在是单身,悟不着。

    在北京呆得久了,便会对寂寞变得宽容c易于理解,就像每天回家发现早上因匆忙而来不及捡起的衣服,依旧孤零零地躺在地上,那种感觉,无法言喻。

    年轻情侣撑着一把伞在雨中漫步,中年夫妻在超市买完菜回家做饭,老头老太太一手拉孙子手牵泰迪,忽然感觉这个城市总也没有自己的位置。

    一直想写一个动人的故事,可后来发现人们看的是能挣钱的故事,但没办法,我就是喜欢写故事,写自己想写的故事。

    算起来自己的网络写作生涯已有三年,可仍旧没出任何成绩,我是个现实主义者,所以我最后选择妥协。

    记得第一次写小说的时候,懵懂与兴奋,期待与不安,好在有眼泪也有成长,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失去c又不断得到的过程。

    前段时间在中文网上传自己写的第三本网络小说《重生元末做皇帝》时,忽觉得有些可笑,也有些鄙视自己。

    其实我想写的,明明是元末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那些英雄豪杰逐鹿天下的爱恨情仇,但为了吸引眼球,我不得不起这个名字,就像第一次写小说时,编辑举例告诉我,月关的《回到明朝当王爷》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我不得不承认,他是对的。

    但总有些事,是自己可以坚持的,比如坚持去写一个故事。

    白天要忙工作,可下班后还要接着码字至深夜,然后早晨起来再写一会才去上班,不是不累,只是热爱,但也会伤感,也会难受,更会盼着有许多人去阅读c继而喜欢自己创作的故事。

    在常常能看到一些不太挣钱的小说,可作者还是坚持写了下去,甚至写到几百万字,这不得不令我感动,甚至是动容,因为我明白,许多人都有一颗讲故事的心。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与自己理想中的状态相去甚远,可每次母亲打电话时,我总是会说,“不用担心,我很好,非常好,好的不得了”,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从来不是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