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3章 冒险者徐霞客(第2/3页)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意思是说,有九州土地,要跋涉八州;有五座大山,要攀登四座。

    徐霞客抬起头来,指着纸上的字,望了望小伙伴们,微笑道:“这就是我的志愿。”

    小伙伴们围着徐霞客,他豪情满怀的道:“一个有志气的人,应该朝现碧海,暮登苍山。”

    这饱含稚气但又圆浑挺拔c苍劲有力的笔迹,以及徐霞客的一席话,充分展示出他立志遍游祖国山河的宏伟志向。

    晚上,月光如水,泻进了徐霞客的书房。

    他坐在紫檀色的木桌旁,把油灯拨亮,专心致志地做起功课来。

    桌子上散放着经史书籍,他有时还在经书下面,放着《舆地志》c《山海图经》和探险游记一类的地理知识书籍。这是因为,他惟恐被双亲发现,说他不读正经书。

    他对这些地理知识方面的书籍入了迷,读着,读着,不禁眉飞色舞,用手轻轻地拍着案,口里啧啧赞叹:“好,真好!”

    夜阑人静,徐霞客经常通宵达旦,刻苦读书,一点点积淀知识与智慧。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徐霞客十五岁时,应过一回童子试,但没有考取。

    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徐霞客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都能记得。

    但是,家里的藏书渐渐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到处搜集没有见过的书籍,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徐霞客十九岁,父亲去世。徐霞客生来有奇癖,很想外出探询名山大川的奥秘,而且想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但因为有年迈的母亲,不忍成行。

    徐母心胸豁达,通情达理,与父亲的“志行纯洁”比起来,母亲的“勤勉达观”对徐霞客的影响更直接,“弘祖之奇,孺人成之”,积极鼓励徐霞客放心远游。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十二岁的徐霞客,终于正式出游。

    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乡。从此,直到五十四岁逝世,绝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是露宿街头,还是住在破庙,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地理考察记录。

    当然,在某些文献中,也有一些比较负面的记载。

    譬如,在《粤西游日记三》中,徐霞客记载了崇祯十年十一月下旬的经历。

    他凭着地方官赠送的马牌(一种使用驿传的证明信,驿传近似现在的招待所和邮政局),驱赶着夫役整天赶路,傍晚时分到了下一站的村子。

    众夫役开始逃散,徐霞客赶紧抓住一个捆上,牵着进了村。

    村中男子已逃遁入山,徐霞客便领着仆人,挨家挨户的搜,最后搜出两位妇女,命令她们去找人搬行李做饭。被捆的人质和他的同伴,也大呼大叫,让村里人接班。

    过了一会儿,负责驿传事务的老人来了。

    徐霞客说,那老头是怕我拿鞭子抽他的儿子,所以不得不来。

    这老人的儿子是个瘸子,根本无法逃脱徐霞客那无情的鞭子。

    吃过饭,徐霞客上了老人和妇人为他铺好的床,又喝令他们快去找抬轿子c扛行李的夫役,然后躺下

    当然,不管这是不是真实的,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徐霞客将“志在四方”作为自己一生的准则,也用一生证明了这一句话。

    他将生命中绝大一部分时间,用在遍访各种美景上,在行走和游历中得到了他一生的追求。

    有远大理想,并为之坚持不懈的人,是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