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回—智战威远岔河(第1/3页)  二十六座山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或许是大伙儿研究的保密措施果真产生了效应,滇云黑衣会的探子皆被前队调虎离山了,计划绕道威远城c缅宁府的大宝一行人,按照葫芦小狗的意思,在原地候至第二天天黑才动身,往前走出一段路又突然插往威远城方向,小队人马数天后顺顺当当进了威远城。

    威远城与黎明城有两个相同点,一是气候上差不多,都处于炎热地区;二是它们都具备大多数城镇所瘪得的特点,走上城墙就能看到一条宽阔汹涌的长河从脚下淌过。

    这条名叫威远江的长河给威远城和威远坝子带来了极大的福音,不仅仅沿岸风光旖旎c脚踏水车和风力水车组成的灌溉网渠十分完善,河里还生活着数量众多的水族,其数量多到人们去河边洗个手都会引来鱼虾的‘围观’,稍不注意就会被大鱼小鱼溅起的水花把衣衫打湿;受到长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不仅仅坝子里粮食作物和各种蔬菜一年数熟,物产中更有香甜可口的本地种芒果c异域种芒果,是名震省内的象牙芒果c三年芒果之乡,但因季节不对,眼下还没有金黄色的硕果,还只能看到东一片或西一片的暗绿色芒果林。

    大宝等人在驻有土知州的威远城中什么异常也未发现,乐得抓住短暂时机就地享受食物c调节身体c休养马匹。

    这一天众人来到城外威远大寨官佛寺,按照礼节参拜菩萨完毕,大家悠闲的走走看看,红雨c若兰c竹香和山子均为第一次接触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方,什么都觉得新鲜,什么都要一睹为快,兴致极高的走遍了每一个角落。

    这一走还真没有白走,包括大宝c二柱c三多在内,几人在寺庙一隅无意中瞻仰到一道天下极美好极曼妙的景色:那是两座相对而不太高的傣家小塔,塔中间各包了一棵长着倒生树根系的榕树,数缕粗壮的倒生根又各环抱着两座小塔,形成了旱傣族c水傣族聚集区乃至整个大明国统治区域内绝无仅有的奇观,傣语称为“梅赫窝广勐”或“广勐赫窝梅”,意为“树包塔塔包树”。

    从威远城至缅宁府的路修得不错,滇云黑衣会的会徒也无甚动作,但路上还是出现了一些磕磕绊绊。这一支“商队”毕竟马匹和财物十分抢眼,内中又有几个漂亮的年轻妇女,还在威远城中就分别被两股土匪的坐探盯住了。

    葫芦小队渡过威远江不久后,大宝等人在一条岔河边停下休息,七人分开来煮饭的煮饭c找野菜的找野菜c抓鱼的抓鱼。

    三多和二柱凭经验找了个回水湾塘蹲下垂钓,鱼线才甩进小河里刚试好深浅,浮漂下的水体就出现了明显的涌动,一尾尾黄灿灿的一尺长云南江鳅鱼个挨个被拉到了草地上。这种鱼拿的时候要小心它头上的二只角,要是手脚不小心被刺一下,搞不好身体就要“架火发烧荨疡子(方言:发高烧及淋巴节发炎)”但是通身只有一枝主刺瘪得小刺,鱼肉特别鲜美。

    对三多c二柱等爱钓鱼的家伙来说,吃鱼似乎还不是主要的?那种被水下生物将鱼杆拉弯c将鱼线绷得笔直拉着跑的沉甸甸上鱼手感,才是十几年以来一直不变的追求。

    香喷喷的“糯叶江鳅汤(糯叶以鲜野笋切成细丝或细条腌制,为云南酸笋之一种,主要出产于威远旱傣族地区,特殊的酸冲味比大多数品种的酸笋更重)”刚刚煮好,才焖熟的“锣锅香米饭”尚未来得及吃,大白青天下,营地前后各涌出一支二十多人的持枪弄刀队伍,两边人都紧张地张着弓搭着箭,明显不是什么好相与之人,其目的用脚指头思考都猜得出来了,葫芦小队这是遇到了专嗜打劫的土匪队伍。

    两只土匪队伍的服装特别显眼,前面阻截之人为一色的红衣红裤,后面挡道者全部穿绿衣绿裤,两边老大也是红衣c红裤或绿衣c绿裤,只是头上各戴了插着二根野鸡翎的头箍,各骑了匹高头大马,各由己方小喽啰簇拥着上前喊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