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 交叉场论(第1/2页)  学霸的修炼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说道筛法,就不得不提中国家喻户晓的数学大师陈景润了。

    上世纪60一70年代,中国数学家陈景润提出“陈氏定理”把“筛法”提高到最高点,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足够大的一个素数与二个素数乘积之和为偶数”,也就是被大众称为(12)的问题。

    在国内,很多小学生都知道,有个叫陈景润的大师证明了12一3,就差证明11一2了,这虽然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宣传,但它的效果却出奇的好,至少方同小时候就听说过。

    “你说的很对,筛法虽然是解决素数问题的利器,但终究难以突破历史的局限性。

    也许以后会有人单纯的利用筛法就能证明黎曼猜想,但短期内想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必须扩展新的领域,你这个思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实际上,我也正在构建自己的数学框架,我称它为交叉场论。

    当然了,现在还处于初级模型阶段,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方同大概翻看了陈锦拔的几篇论文,越发感觉这个小姑凉功力之深厚,思路之新奇,这给他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点儿。

    “哇!没想到竟然跟方师兄想到一块去了。

    黎曼猜想虽然只是个单纯的数论问题,但却需要证明者具备“综合证明”的能力,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

    另外,黎曼函数本身是一个“不确定型多项式”,破解过程不仅要依靠现有的数学工具,还必须对其他相关领域有足够深的了解。

    如众所周知的如“对数c微积分c集合论”,但它们又“不夠用”,所以创造新的数学工具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所以,艾莉丝听到方同竟然跟她的思路大同小异,不由得生出了惺惺相惜的感觉,越发觉得今天晚上真是来对了。

    对艾莉丝的话方同是很赞同的,很多数学大师都提出了现代数学的各种不完善性。

    比如微积分的极限概念“不完备性”,传统对数的“不自冾性”,集合论公理化的“不完整性”等等。

    这些实在性的缺陷,集中地反映了当今数学理论基础的不牢固性,甚至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瓶颈。甚至有人大胆地说:若没有新的数学工具出现,任何人都破解不了“黎曼猜想”这个“人类未解之迷”。

    两人对“黎曼猜想”这一共同的话题整整讨论了一晚上,直到艾莉丝沉沉的睡去,方同仍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

    一晚上的思想碰撞,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几个绝妙的点子,而是对整个自建系统的完善和论证。

    现在,一个全新的数学工具正从他的手中诞生,虽然暂时还没有解决什么实际问题,但他相信,有了这个工具,黎曼猜想也许真的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是被证明还是被推翻?最终宿命几何?方同打心眼儿里希望是前者。

    没有打搅艾莉丝睡觉,方同小心翼翼的走出了房间。

    现在是下午两点,可天才刚亮,大街上还没什么人,方同信步走进了奥斯陆大学。

    奥斯陆大学建校两百多年,校园里新老建筑交错相映,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方同漫无目的的在校园里四处乱逛,却几乎没看到什么学生。校园里寂静清冷,甚至有点儿荒废的感觉。他还看到很多树上都挂着五花八门的鬼怪脸谱之类的装饰,墙上也是各种杂乱的涂鸦,一派颓废的光景。

    方同甚至看到了一栋被烧成灰烬的建筑,看规模应该是图书馆之类的。

    越是往里面走,方同越是感觉焦躁不安,四周阴气沉沉,本该充满朝气的校园却从里向外散发着刺骨的寒气。

    像是有什么吸引着一般,方同鬼使神差的往更里面走去,穿过自然历史博物馆和文化历史博物馆,一直走到了一处庄园前才猛地醒悟过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