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皮岛宣旨(第1/3页)  骄傲的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维贤道“小女瞧不上那些公子哥,非要找什么英才!”朱由检愣了愣哈哈大笑忽然想起一人,“来人!”一个小太监跪倒在地“去锦衣卫,让他们找一个人,阎应元,在通县或者江阴,找到之后带来见我!”

    小太监磕了个头出去了,朱由检说道“老国公,这个人来了,你看看,应该会让小姐满意!”张维贤大喜“老臣谢过皇上!”朱由检笑道“如果成了,国公可要请我喝酒啊!”张维贤一连声的“一定,一定!”

    张维贤高高兴兴走了,朱由检正准备回后宫,进来一小太监“皇上,卢象升到了!”朱由检一听是喜出望外,终于又来了一位牛人,牛人中的牛人!

    卢象升(1600—1639),宜兴人。年少时便有大志向,其读书勤奋。当时明王朝朝政已腐败不堪,民怨沸腾,清兵正伺机入侵。他在读经书的同时,学习兵书习练武术。22岁中了进士,担任了户部主事。27岁时任大名知府。

    在大名府他平抑了多起冤狱,严惩了恶霸c贪官,吏治为之一新。崇祯二年(1629),清兵犯境,京师报警。卢象升起兵勤王,后清兵退走。卢象升为防清军再次来犯,对大名兵备加以整饬,严明军纪,加强练兵,军容大振,人称“天雄军”。

    后参与z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c河南c山东c湖广c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又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州c大名c山西军务。

    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不断进犯,农民起义的烈火到处燃烧,明王朝已在风雨飘摇之中。朝中以首辅杨嗣昌为首的一些大臣,力主先安内而后攘外,与清军议和,加紧对农民军的z压。崇祯帝召卢象升商量,卢坚决主战,他认为“能战方能言守,如不能战,处处言守,则愈守愈受制于敌。今日必须以战为主,守为辅,方能制敌而不受制于敌。”

    崇祯要他与杨嗣昌及监军高起潜商量。杨嗣昌c高起潜是主张与清军议和的。在朝议中卢象升慷慨陈词,他认为“敌骑纵横,长驱直人,大明江山,朝不保夕”,若不“一战以挽危局”,将“重蹈南宋覆辙”。

    朝议未有结论。卢象升率军驻守昌平,与进犯清军多次作战,均取得胜利,他率领的二万军队也死伤15000多人。杨嗣昌对卢象升战胜清军的消息不但不报告崇祯,反而诬告卢象升按兵不动,并断绝了他的给养。卢象升率领不到5000人的部队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与清军作战,陷人了清军重重包围之中。激战终日,力竭阵亡。

    朱由检急忙让小太监将张维贤喊了回来,待张维贤回来,朱由检说道“英国公,朕给你个猛人!”然后一指卢象升“此人可是大才!”

    卢象升急忙躬身施礼“微臣不敢当!”张维贤见卢象升身穿文官袍服心中不喜“皇上,臣军中不需文臣!”朱由检一摆手“老国公,这个是个能文能武的主!”然后问卢象升“卢爱卿,听说你练刀用的是一百多斤的刀?”

    卢象升躬身回道“不敢欺瞒陛下,臣平时练刀用一百四十斤!”张维贤听了便是一愣!一百四十斤!太夸张了吧!

    朱由检说道“卢爱卿可否为朕演示一番!”说着便往外走,卢象升和张维贤则跟在后面。出得殿外,有大汉将军取过一把大刀交于卢象升。

    一刀在手,一个文质彬彬的文官,一下子变成了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一把大刀前劈后刺上下翻飞,一招一势,有威武,凛烈的气概。

    “好刀法!”张维贤忍不住赞了一声,卢象升练完将刀交于大汉将军,然后躬身施礼到“微臣失礼了!”

    朱由检对张维贤说道“怎么样,老国公,让他给你做副手如何?”张维贤点点头“嗯!不错!谢皇上!”

    朱由检这才对卢象升说道“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