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苏百草(第1/3页)  盗墓摸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然而看似风光无限的苏家人,虽然表面上被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之类的器重,但是其实内地里却受很多势力的威胁,因为古代的皇帝们大都抱着修仙不老长生的愿望,一提起修仙不老长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道教的那些道士,但实际上古代的帝王将相们除了求道求长生之外还热衷于医药养生,所以皇帝们在求访道士的同时也会访遍天下的名医,一只手拿着道士刚炼好的灵丹妙药,另一只手端着郎中大夫熬制的十足大补汤,十足快活的悠哉悠哉的生活着,但是懂点养生的人都知道,补身子也是有一个限度的,如果超出了身体的承受能力那么补药也可能会变成毒药,所以历史上皇帝吃仙丹喝补药死的人更是数不胜数,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很多的道士和医生都会受到很严格的监视和控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他们通过这种人不知鬼不觉的手段来谋害皇上,而且一旦出了差错导致了皇帝的死亡,那么仙丹和补药的提供者必然难逃一死,所以这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其实早已杀机四伏。每一个服侍在皇帝身边的人都如履薄冰一样,稍有不慎便会丢掉性命。

    苏家人也正是这样的一群服侍在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虽然地位很高但是也会常常伴有杀身之祸,索性的是在君主集权高度集中的明朝,苏家人竟然凭借着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在那个危机十足的朝代中四平八稳的存在了下来。

    明朝过后的清朝,从此拉开了苏家人悲惨命运的序幕,满族人是不信道教的,所以基本上很少有清朝的皇帝食用仙丹,而对于那些郎中大夫的药方子,更是非常的挑剔,所以常常因为一点差错便会导致大祸临头。而苏家人的没落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清朝乾隆年间,在大清皇宫内有一名御医名叫苏灿,苏灿是当时苏家学医人中的佼佼者,凭借着多重的选拔和遴选,最后才得以有幸进入到大清皇宫做了一名御医。

    苏灿对于自己的处境是非常的清楚的,紫禁城内危机重重,例如那臭名昭著的文字狱,有时候说错一个字就会招致杀身之祸,就像历史书中记载的那个故事一样,据说清代有位读书人,因风吹乱了他的书页,引发诗兴,吟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便招致了杀身之祸,这“清风”诗案,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封建统治下,文字是极易招祸的。 清朝统治者对明朝留下来的文人,一面采取招抚办法。一面对不服统治的,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手段。就在康熙帝即位的第二年,有官员告发,浙江湖州有个文人庄廷鑨,私自招集文人编辑《明史》,里面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年号。这时候,庄廷鑨已死去,朝廷下令,把庄廷鑨开棺戳尸,他的儿子和写序言的c卖书的c刻字的c印刷的和当地官吏,被处死的处死,充军的充军。这个案件,一共株连到七十多人。 其中到公元1711年,又有人告发,在翰林官戴名世的文集里,对声明政府权利表示同情态度,又用了南明的永历帝的年号,就下令把戴名世打进大牢,判了死刑。这个案件牵连到他的亲友和刻印他文集的,又有三百多人。 因为这些案件完全是由写文章引起的,就管它叫“文字狱”。

    而这里所说的文字狱只是清朝恐怖统治的一部分而已,其中更有许多远远超出这个恐怖程度的其他活动。

    苏灿作为能够选入皇宫做御医的苏家人,自然具有苏家人所独创的医药本领,所以在御药房中稳扎稳打,很快便从一个小小的捣药童成为了御药房的总管,但毕竟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苏灿再怎么小心还是出了差错,在服侍皇太后的时候,误将一味药的用量放的过大,结果使皇太后的身体出现了营养过剩的现象,正是因为这个差错,引起了皇帝的愤怒,一气之下便将苏灿的脑袋给砍了,皇帝的这一举动看似极为平常,可是苏家毕竟很早就有名气,所以这苏灿的脑袋一落地,便很快引起了当时天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