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13章 老子教儿子(第1/2页)  大明第一书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云阁www.92215.net    】

    院试可就不一样了,第一场“发案”只是公布成绩,入围第二场考试的资格。第二场考完,才能真正决定谁成为本届的生员。

    取得秀才功名,是科举入仕的真正,地位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见到县官可以不跪,就算被人举告到了衙门,倘若没有真凭实据,官府也是不能对其用刑的。而你走在外边,碰到乡里相邻的,认识的都知道你是位秀才,一般会连带着姓氏尊称你一声“相公”。

    因此,院试的放榜之日,差役们还是愿意跑这一趟的。就算再是穷困的人家,只要得知家里中了个秀才,都不会吝啬于打赏喜钱的,比府试和县试时的打赏要多上不少,还是值得差役们辛苦这一趟的。

    坐在牛车上,晃晃悠悠地走了几个时辰,陆诚终于回到家里时,已经是午后了。

    这年代的妇人讲究在家“相夫教子”,极少会出门闲逛,更别说像后世那样时常出去打麻将的了。这会儿正是农闲的时候,母亲应该是在家的。

    平日里,母亲王氏基本上都会待在家里,除了豢养些家禽以外,还会偷空趁闲做些布鞋,到县城的集市上售卖,也能赚些钱回来补贴家用。

    父亲在世时,陆家的日子过得倒也不算太差,家里有些农田,只要勤劳些,不碰上大灾甚么的,生活上还是能自给自足的。

    不过就算是在后世,也还有“一病返贫”的说法,何况是在这个年代?

    一户人家里,一旦有人患了重病,这请大夫吃药的钱,绝对是少不了的了。

    花光了积蓄,还欠了外债倒也不打紧,若是父亲的病能治愈也就罢了,可偏偏就没治好,家里少了个顶梁柱,一切都只能靠母亲一人操持着,从此日子自然是过得越来越拮据了。

    陆诚已经想好了,只要自己这回能考上个秀才,到时再参加完岁考,能够成为廪膳生员的话,生活条件能提升不少。

    廪生每月有六斗米的廪食,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六斗米,将近有一百斤了。单单这官府给的六斗米,就完全够自己和母亲每个月吃的了。

    这年头的普通人家,一天通常只会吃两顿饭,上午一顿,傍晚时一顿。在大户人家里,午后倒是会吃些点心。

    此外,官府还会供给鱼肉油盐,就算是待在家里混吃等死,只要每三年的岁考时能保住这廪生的头衔,根本就饿不死人,就是日子会过得寒酸点罢了,不然怎么会有“穷酸秀才”的说法?

    就算是再不济,只要有了秀才的功名,就有资格开办私塾,给人蒙学了。当个私塾先生,收些束脩也能过活了,又或者是到县衙里去,应聘个师爷甚么的应该不成问题。

    当然了,这样只能称之为“混日子”,通常都是考不上乡试,落第的秀才才会以此为生。真有些本事的,谁不想过乡试c会试,然后入朝为官?

    陆诚没敢想的太远,只是一时还没想到别的出路,才有这样的打算罢了。毕竟科举不容易考,即使脑袋里带了个图书系统,也不会认为自己就一定能考上。

    反正自己有着后世的见识,加上脑袋里记载的一些乱七八糟的工艺制作方法,说不定到时灵光一闪,想出了甚么赚钱的门路呢?

    果然,陆诚一进到屋里,就发现母亲正在缝补着一件自己的衣物。他将手上的东西搁下,口中笑道:“娘,我买了些吃食回来,还有匹布,到时您也好给自己做两身衣裳。”

    陆诚当日去了府城就没回来,王氏便猜到他应该是过了第一场考试,心里也十分开心,这会见他买了这么多东西回来,不由得蹙眉责备道:“你这孩子,这是哪来的钱呀?有钱也不能这么折腾啊!”

    “呃”

    陆诚挠了挠头,不知该如何去回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