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五章 十年建军规划?还是十五年?(第2/3页)  民国枭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军的十年规划我看了,很不错。找个时间,我们好好开个会商议一下,叫上松坡和润农。”

    蒋方震在电话里笑道:“别找时间了,就现在,松坡和润农正好也在,我们现在就过去。”说完也不等方剑雄答应在,直接挂了电话。方剑雄拿着话筒一脸的苦笑,这个蒋百里。

    这份国防军十年的规划,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方剑雄提起自己对欧洲战争的一些总结,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后得出的一些国防军建军思路。并且提出了,下一次战争必然是全民族投入的一场战争这一观点,由此衍生出国家政治为民族生存服务的理论。这些一鳞半爪的理论,来自依稀记得的总体战一书。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但是蒋方震听说之后,立刻记在了心里,拉上张孝淮一道,搞出了一个国防军十年建设规划。

    好在方剑雄没有变态的记住当年随手翻阅的总体战一书,不然就是直接抄袭了。即便如此,也给蒋方震和张孝淮这两个军事大才打开了一扇窗。尤其是受到欧洲战争和西伯利亚战役的影响,蒋方震敏锐的提出了空地一体这个新的战术思想。

    牛人就是牛人,在军事理论的总结和探索方面,蒋方震能甩方某人好几条街。负责军队建设的张孝淮也不是吃素的,这两人凑一块,加上一个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蔡锷,构成了国防军三大支柱。当然了,方某人毫无疑问是国防军的精神领袖,这个是无可替代的。

    蒋方震等三人来的很快,不到十分钟就推门而入。方剑雄这边正好在处理一份文件,见三人齐至,一脸的兴奋的样子,不由苦笑着放下手里的活。

    “我说你们三个,什么事情那么着急?这是十年规划,不是朝夕之事。”

    “扶国,我们三个这几天又商议了几次,一致认为你结合欧洲战争得出的结论有巨大的衍生价值。我们一致认为,下一次的世界大战规模会更大,时间可能会更长。”蒋方震没等坐下就发表观点,蔡锷点点头认同道:“百里说的很对,欧洲战争给我最深刻的一点,就是欧洲列强巨大的工业能力直接导致了战争模式的变化。从数百家德国企业愿意到中国来合作这一点看,德国人在未来十年,一定会谋求重新武装。凡尔赛条约给德国人太多的屈辱,德国人从上到下都在谋求着一雪前耻,下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不会太久。我们要早做准备。”

    “扶国,我这里有一份去年军工产量的报告,你应该也看过。按照现在的军工产能,每年最多满足十个步兵师的装备。根据欧洲战争的消耗速度来看,假定战争爆发在40年,至少要储备能够装备二百个步兵师的装备。否则在战争初期,根本无法实现半年内动员至总兵力五百万人的目标。也就是说,未来的十年规划,正是建立在这个目标基础上。现在看来,我们的军工产能远远无法满足这个标准。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政府必须在政策方面,向重工业倾斜。”张孝淮直接拿数据说话,对军工现状的不满很明显,一点都不客气。隐隐的暗示,现在某些政客叫嚣军费开支巨大的论调根本就是屁话。

    “西伯利亚战役,我们提前半年开始准备,可是从结果看,加上空军和装甲部队在内,志愿军不到二十万人,但是打到鄂木斯克后,志愿军的补给根本就跟不上。其中固然有给高尔察克的装备和物资,但是就整个战役过程看,高强度的战斗只有空军。问题是,空军在这次战役中,消耗了半年来储备在伊尔库兹克的弹药和燃油。大空军的思路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作为决策层,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蒋方震又加了一刀,方剑雄甚至连插嘴的机会都没有。

    由此可见,这段时间这三位从西伯利亚战役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五十万苏军气势汹汹的而来,结果败的叫一个快。原因何在?

    “好吧,三位老兄,能不能拿出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