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九章 基本统一(第2/3页)  民国枭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陆荣廷手里头两个混成旅能干嘛?估计他自己心里最清楚了。在龙济光的劝说下,陆荣廷宣布放弃自治的要求,归附中央政府,并请国防部派员前来整编广西地方军队。

    福建督军孙道仁尽管借袁世凯的手斗赢了对头同盟会出身的彭寿松,一时军政大权独揽,但是随着许崇智率前民国第十四师的回归,孙道仁对福建的控制力度大减。

    二次革命的初期,许崇智逼迫孙道仁通电反袁,可见一斑。许崇智这个人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军事才能倒是比较突出的。此人据说过目不忘,但是出身好,聪明人的懒毛病在许崇智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为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第九期(日本的正式算法,国内有另外一种算法,大概跟中国学生就读的时间有关。)的毕业生,许崇智成绩一般,他的同学有一帮学习很厉害的,比如,蒋方震、蔡锷、张孝淮、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小矶国昭、本庄繁、松井石根、阿部信行等等。(注:有读者说,日本陆军士官第一名天皇是不授军刀的,蒋百里的事迹是编的段子往中国人的脸上贴金。不知道这个说法从哪来的,反正我没看过。我所知道的关于蒋方震第一名获授刀一事,消息来源有二,一为陶菊隐先生的吴佩孚、蒋方震合专《狷介与风流》,二为萨苏先生一本根据日本史料看抗战的书《国破山河在》。)

    许崇智尽管心向孙文,但是客观事实可以看到,民国已经在走向正轨。尽管许崇智身边有一群人在诋毁新的民国政府,并以南京、杭州、广州之变为例子,说明方剑雄这个反动军阀正在搞军事独裁政府,新的民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国。

    国防军总参谋长蒋方震给这个同学写了一封亲笔信。该信的核心内容,就一句话,军队国家化是我辈军人毕生追求的强国必由之路。也许是这封信起了作用,也许是温州集结的国防局发挥了作用,最终许崇智放弃了军事对抗中央的作法,通电下野,去芜湖陆军大学进修。

    许崇智的举动,直接导致原陆军第十四师的军心涣散。剩下一个孙道仁自然没啥好扑棱的,此君虽然对权力有足够的欲望,但还是很识趣的。很快跟着通电全国,放弃自治。

    整个五月,中华民国实际统一进程相当的顺利,大概是一个稳定的中国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这一前提下,英国政府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应。倒是日本人活动的身影频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都有日本人在地方政府放弃自治之后黯然离去的背影。这个过程,有点向临时上的二次革命后期,日本在民党的革命过程中,很是出了一些力气。奈何烂泥扶不上墙,革命同志们纷纷黯然东渡。这一时空,因为民党内部的分裂,加上政治气候也比较温和,日本人能做的事情就更少了。民党在国会内部有一定的席位,不是没有参政的机会。离开民党的黄兴,带走了一票民党的军事人才。有机会参政,民党内部的声音本就不统一,有人要搞议会政治对抗,有人要搞军事对抗。最终的结果,还是参政派占据了上风。

    随着南方传檄而定,东北的赵尔巽在张作霖的劝说下,于六月初通电放弃了自治的初衷。随后前往北京,加入国民政府,成为一名总统府高级参议。因为孙宝琦喝汤化龙的关系,立宪派在这一时期的民国政府内部显得相当的强势。

    随着赵尔巽的放弃,张作霖在东北宣布接受国防军的整编。六月中,国防军进入奉天,随后民国政府改奉天为沈阳。六月底,许兰州、孟恩远宣布接受国防军的整编,七月底,东北各项归附工作基本告一段落。

    西北,一边剿匪一边整编的工作进行的也很顺利。陕西的张凤翙、陈树藩,河南的王天纵、刘斌,湖北方面的欧阳武等部,前后总计为五个乙种师,部分甲种师抽调旅、团一级部队参与剿匪。精锐的特战旅,在这一次剿匪过程中大方异彩,其他部队四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