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二章应对有方(第2/3页)  民国枭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京的同盟。第三,这个事情对泗水案有多大的影响。针对以上三点,大家想想对策。”方剑雄说完点上一支烟,面色如常的等着下面几位的反应。

    方剑雄这三点预判,可以说很有针对性,算是把眼前的局面画出一个走向的骨架。对于方剑雄的判断,在坐的诸位都没有异议,这些确实都是很可能发生的事情。当然这也是方大帅树立威信的一贯手段,在众人没有反应过来前,先走出预判,显出对大局的驾驭能力。

    可以说,在场的都是足智多谋之辈,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也能想到这些。大帅走在大家的前面,自然是能够领导大家的。

    “扶国,所谓兵变者,那是冲着迎袁团去的,顺便造成一个北方因为袁世凯要南下就会乱的局面。不出意外,各国会顺势增兵天津,其中以日本最近,相比也是最快,并且派兵最多。由此可见,在英国政府的强势下,日本这个盟友跟进了。此事,应当早做准备啊。”孙宝琦尽管能力很强,对上洋人的时候,习惯性的怯懦了。所以选择了分析,而没有提出可能性的解决办法。这也不怪他,想到洋人的厉害,多少有点方寸乱了。

    “分化瓦解一事,可以采取跟南京及时沟通的方式来化解,眼下各部队在整编,我们需要时间,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给点甜头给南京。相比之下,南京与袁项城的恩怨更深,更想推翻北洋。”李慕言的发言,是针对南京可能出现的变故去的,而且他分析的也很到位。

    韩衍一直默默无语,大家说话的时候,还在紧锁眉头,也不知道在想啥。方剑雄看了看郑权,这一位微微一笑道:“抓住泗水案不放,其他的顺气自然。”

    这句话提醒了韩衍,猛的一拍桌子道:“对,眼下大帅所缺少的,是声望。军事、财力,国防军都走在了前面。在国内想成大事,只有军队是不够的,还得有声望,还得让人服你或者怕你敬你。我的主张为两点,第一,知难而上,针对四国的声明,发表一番抗议干涉民国主权的声明。第二,一旦北洋军兵变,发动各报纸声讨之,并提出如此军队不如匪,威胁袁世凯,如果他不能控制军队,我们北上替他清理门户。第三,泗水一案,是大帅声望高涨的一个焦点。我估计,北面一旦有事,南京政府必无精力应对,只能拖延。正好大帅站出来,高举护侨大旗。如此一来,护侨之心尽得,华侨之援助尽得。”

    “韩先生的意见我看可以,我们先静观其变,通电抗议两声干涉内政,不至于激怒洋人。反过来,可以在国民面前取分。估摸着,南京方面急于求各国承认,怕是不会抗议的。我们不一样,既然定下了以武力为主夺取天下的路线,就不要在乎洋人答应不答应。只要能在战场上打赢了,一切问题迎刃而解。”郑权又补充了一段。

    孙宝琦和李慕言这两位思想相对守旧,愁眉苦脸的不敢再乱说话。洋人对于他们来说,太强大了一点,实在是最好不要招惹,这两人还不好开口反对,免得在方剑雄心里留下阴影。相比之下,郑权和韩衍就现实多了,上次方剑雄跟英国人叫板,最后英国人也不是没能怎么地么?还是大帅说的对,该吆喝的时候就得吆喝,再说现在已经跟德国和美国勾搭上了,不适当的表现一下,这两个投资商心里未必满意。

    “就这样吧,大家分头去做。南京方面,慕言先生辛苦一趟,作为本人的特使。估计要在南京呆一阵子,负责沟通双方,嗯,带上无线电。报纸方面,韩先生辛苦一下,提前准备,一旦北洋有动作,立刻发起报界的舆论反击。郑先生,拟一份电文,抗议四国粗暴干涉我国内政,抗议将关余交给北洋这一尚未被全国认可的临时政府。老师,你坐镇大局,任何一方有事,及时协调。”方剑雄一番布置,众人各自都有事情可做,都觉得被重视。

    各自领命而去后,方剑雄一个人回到军营里的住所,站在地图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