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巴省(第1/2页)  无限娇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秦明月说:“这个王美仁倒是一个人才啊。可惜了,一直蹉跎在巴省这样的地方。”秦明月说完,歪着头想了一会儿。

    前世,她都是知道王美仁这个官员。秦明月本身就有过目不忘的天赋,又执掌朝政十几年,当然对于朝廷里的官员如数家珍。王美仁一直在巴省当巡抚,好像一直当了十年的巡抚,多次谋求要进入京城中枢,都被何相给挡回去了。现在想想,可能是王美仁这样的薄弱家底,给何相送不起钱。

    他这样没有人脉关系的官员,也靠不上秦明月这个国师。所以,王美仁只能在巴省巡抚任上致仕了。听说,致仕之后,他带着所有的宦囊,回家乡买了不少的良田,教授子弟读书去了。

    秦明月不由得惋惜,前世,这样的能干官员,自己都放过了,真的是可惜了。

    萧瑞知道的倒是比秦明月还多,他说:“王美仁虽然是两榜进士,但是,当年他中进士的时候,名次并不高,达到二百多名去了。差一点就是同进士。这样的,如何能被朝廷那些阁老们看在眼里?如何能被那些同年看重?他又不是出生在直隶,江南这样的科考大省,能有几个老乡官僚相互持。他是云省人,他所在的那个地方,分属苗疆,比这巴省还要偏僻几分,险恶几分,穷困几分,不开化几分。哪里出过什么高门显贵?”

    “没有同乡,没有名师教授,不被同年待见,不被座师欣赏,甚至是家中的财产刚刚开始走上宦途的时候,都没有多少。这样的官员,能有什么进步的可能。也就是他有真干事的能为,才一步步的艰难的从县令硬是给熬上来了。虽然都是在偏僻的地方任职,好歹还是做到了道台的任上,也算是不容易了。”

    秦明月听了不由得说:“这个就是文官掌权的弊端了。历朝历代马上打天下,武官带兵,文官牧民。这管理天下,还是靠着文官们。文官们得到权势,不是靠着马上的功夫,几品的武功,靠的是科举,靠的是有名师指点,有同门相护。所以,天下的官员们,极其容易就勾结起来了。官官相护。因为他们在没有坐官之前,就是师生,就是同门。”

    萧瑞点点头。这方面,当过十几年国师的秦明月更加有体会。

    秦明月说:“可是,他们当官是容易了,管理百姓就能管理好了吗?能写一手好文章的人,就能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了?能写出来千古名句的进士们,就能判好杀人案,就能把一个地方治理好?能发展地方的经济,能使得百工活跃,能教化百姓?能推广良种?能救灾扶民?”

    “别说发展一个地方的经济,只怕这些官老爷们连小麦和韭菜的区别都不知道吧?这样的官员能做好官?事实上这样的官员反而更加容易升迁,因为有同门,有老师的呵护。反而像王美仁这样的,有实际能力的,反而因为当年科举的成绩不好,写文章,写的不漂亮,所以不被同年座师欣赏,不能升迁。”

    “历朝历代,如同王美仁这样的遗珠有多少,谁数的清楚?”

    萧瑞点点头说:“确实是这样。可是,如果不用科举,那天下更加混乱。你不看汉朝,晋代,朝廷为世家贵族把持,当官靠举荐,晋代那些世家们扪毢清谈,服用丹药,甚至脱光衣服上街的奇怪事情还少了?还有汉代的举孝廉,真正的孝廉有几个被举荐的?要是我们真的恢复成那样,更加不靠谱呢。”

    秦明月点点头说:“是啊,科举是好的。我没有说不好,为朝廷选拔人才是正确的。只是,我觉得朝廷选拔官员的路子应该拓宽一些。我前世也想了很多办法。甚至,当年,我推举萧玺上台的时候,就跟他说过这些,他也是很赞成我的提议的。并且,他还跟我约定,等他即位之后,一定和我一起联手起来,改革科举制度,改变这样的现状,叫有能力的人当官,让百姓们都摊上好官。让大周强大富裕起来。”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