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激战码头(第2/3页)  天下枭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由于隋军大船不可能全部靠上码头,只能轮流靠岸,这样每次最多六七艘大船同时靠岸,一次从船上卸下兵力二千余人。

    这样一来,唐军一万弓弩便足以用弓箭阻击隋军士兵下船,可以产生极大的杀伤效力,迫使隋军战船无法靠岸。

    北岸和南岸不同,北岸岸边水浅,只有码头三四里长的一段距离是深水区,可以支持五千石以上战船靠岸,其他两边延绵百余里都无法使隋军战船靠岸,这种天然的条件便给唐军创造了战机。

    他们只要用强弓硬弩封锁住码头一带,隋军就难以登陆。

    一万唐军弓弩兵的指挥将领名叫李长辕,出身河西李氏家族,身高六尺三,长得身材魁梧,膀大腰圆,武艺高强,弓马娴熟,使一把八十斤重的劈山大斧,是柴绍手下少有的悍将,出任亚将。

    李长辕目光冷厉地盯着隋军大船靠近,尽管他不善水战,但他却善于指挥弓兵,他心中早憋了一口气,要给隋军来一次迎头痛击。

    三艘隋军战船已经先后靠近了码头,都是万石战船,一座座庞大如小山一般的船体正缓缓驶近,距离码头不足三十步。

    船舷边忽然出现了数百名士兵,举弩向岸上唐军士兵射去,一阵噼噼啪啪箭雨射向了伏身在防御墙后的唐军弓弩兵,唐军士兵措不及防,数十名士兵惨叫着中箭倒地。

    李长辕大怒,战刀一挥,“放箭!”

    梆子声响起,码头上唐军士兵万箭齐发,箭如暴风骤雨般射向大船,也有十几名隋军士兵被射中翻到,有数人还从船上栽落下船。

    密集的箭雨钉满了船壁,压得隋军士兵抬不起头,一连三艘大船都缓缓靠岸,但士兵都无法下船,一万唐军弓弩兵所形成的箭雨,有力地阻击了隋军士兵登陆。

    后面的一艘艘大船都停在了江面上,前面船只不离开码头,后面的船只就无法靠岸,隋军似乎开局不利,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在第五艘大船上,杨元庆负手站在船头,冷冷地看着岸边唐军弓弩军的阻击,昨天下午,他斥候就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他,唐军士兵在构建工事了,所以唐军弓兵出现在岸边早他的意料之中。

    其实柴绍考虑问题还是欠缺了一点,只想到部署一支弓兵来拦截他靠岸,若是他杨元庆,就会在码头水中将堆积那些烧毁的船只残骸,或者搬运巨石抛入水中,他的大海船就根本无法靠岸了,而军中可以随意靠岸的千石江船也不多,这样运兵渡江就成了一个难题。

    只能说柴绍的经验还不够丰富,而有经验的本地战将好像又不愿提醒他,从这一点,杨元庆便感觉到,唐军内部似乎并不是很团结一心,当地将领或许已经有了想法。

    这样,杨元庆的目光向东面望去,目光里充满了期待。。。。。。

    城头上,柴绍兴奋异常,他没有想到部署的一万唐军竟然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迫使隋军战船无法靠岸。

    他旁边副将刘方智嘴唇动了动,似乎想提醒他什么,但最终忍住了,他是当地人,对各种大船了如指掌,隋军都是海船过来,虽然在长江里航行没有问题,但想在江陵北岸停泊靠岸,会有很大的问题。

    “刘将军想说什么?”柴绍看出了刘方智的欲言又止,有些不悦问道。

    刘方智指了指西面数里外的荆水道:“大将军,如果隋军战船从荆水杀入,倒是一件麻烦事。”

    一句话提醒了柴绍,如果隋军战船从荆水靠近城墙,那岂不是可以直接从战船上登城了吗?

    这可怎么办?柴绍的额头一下子冒出了冷汗,却一时想不出对策。

    刘方智又提醒他道:“可以用火油顺着水道流出,只要隋军战船靠近,便可点火烧船。”

    柴绍点了点头,这个办法不错,他们攻打荆襄时从巴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