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牵制荆襄(第1/3页)  天下枭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南阳郡新野县,这里是多条河流的汇聚之地,发源于北方伏牛山区的数十条大大小小河流,奔腾南下,在新野县附近汇聚,最后在南方襄阳一带流入汉水。

    正是有多条河流过境,水源充沛,土地肥沃,使得南阳郡也成为富饶之地,在隋末大乱中,南阳郡也遭遇巨大的冲击,乱匪朱桀一路烧杀抢掠,最后驻兵南阳郡。

    数年的破坏使南阳郡也变得满目疮痍,民生凋敝,一座座村庄荒芜,县城破败,人口比大业初年全盛时锐减了六成以上。

    但在隋唐所达成的最新协议中,南阳郡和西面的淅阳郡一起被划入了隋朝版图,杨元庆所任命的新太守已经上任,人口和土地的普查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下一步的均田制推行打下坚实基础。

    但另一方面,由于南阳郡紧邻襄阳郡,成为了隋唐争霸的最前线,就在签约后不久,徐世绩便派副将高子开率军一万进驻南阳郡,但这仅仅只是一种安全驻防。

    在新年过后不久,隋军又在南阳郡驻兵三万,使南阳郡的驻兵达到四万人,由徐世绩亲自率领,四万大军驻兵新野,兵压襄阳,距离襄阳郡只有二十里。

    在新野县以南约三十里的一片旷野里,紧靠淯水的西岸,矗立着一座占地数百亩的巨大兵营,兵营呈板墙式构筑,高约一丈五尺,坚固而结实。

    兵营上空战旗飘扬、旌旗招展,高达三丈的赤鹰战旗飘扬在营门上空。

    在营门两旁。耸立着两座同样三丈高的哨塔,各有两名哨兵在哨塔内巡防,警惕注视着四周的情形。

    在距离这座大营约七八里外,有一座低矮的小山丘,山丘高约十几丈,东西长两里前往襄阳的宽敞大道就从这座山丘旁穿过。,

    山丘上树木葱郁。植被茂盛,时值初春,草木生机盎然。各种鸟雀在大树上齐声鸣叫,此时在一株茂盛的大树上,两名唐军斥候正在眺望远处的隋军大营。

    从他们所在的位子可以清晰地看见远方大营内的情形。一顶顶白色帐篷整齐排列,一队队士兵在校场上操练,还可以看见板墙上数百巡哨兵在来回走动。

    “数得清楚吗?有多少顶大帐?”一名唐军斥候小声问道。

    “大概有一千顶大帐,都是中型帐,一帐一队士兵。”

    “那就是有五万隋军了。”

    树上唐军斥候摇摇头,“还要去掉军械帐,大概有四万隋军左右,应该一半是骑兵。”

    树下的唐郡斥候迅速在纸上画着地形及扎营图,又将军队数量和战马数量标注在旁边。

    “看清楚帅旗了吗?”

    树上唐军斥候看了半晌,眉头一皱道:“看不清帅旗上的字。不过他们赤鹰军旗是银边,那就应该是总管级的主将,极可能就是徐世绩。”

    正说着,一队隋军巡逻骑兵从官道处向这边奔来,吓得树上的斥候跳下树。匍匐在草丛中。

    等巡哨骑兵过去,两人悄悄离开了山丘,在山脚树林内牵出战马,翻身上马,向南方疾奔而去。

    。。。。。。。。

    襄阳城,这里是唐朝荆襄行台总管所在地。由刚刚升为荆王的李孝恭出任行台总管,掌握着荆襄军政大权。

    和长安朝野一样,李孝恭也在关注着长安政局的变化,也和众人一样,对唐朝的内忧外患深感焦虑,他没有遮蔽自己的眼睛,他也看到了隋朝愈加强势,全面进攻唐朝只是时间问题。

    其实李孝恭也根本不相信隋军会遵守协议,停战两年,恐怕连半年都等不到,如果隋军不利用战胜突厥的契机,不利于唐朝内乱,那真是杨元庆无能了。

    想到唐朝的内乱,这让李孝恭更加深感忧虑,他是高层旁观者,要比当事者看得清楚,比一般的旁观者更看得透彻。

    几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