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得罪小人(第2/3页)  天下枭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彻底打残,抽去他们的脊梁,将他们改变为关陇士族,和山东士族及南方士族对抗,这样,大隋的三大利益集团便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大隋王朝才能长治久安。

    所以他一方面在严打关陇贵族,另一面却又在启用关陇贵族,打击他们中的强势者和桀骜不驯者,诸如元氏之流,同时重用他们中的温良派和弱势者,比如李渊就是。

    这时,杨元庆走进了房间,躬身施礼,“臣杨元庆参见陛下!”

    “杨爱卿免礼平身!”

    杨广指了指李渊,微微笑道:“当年你和李少卿共修汾阳宫,配合得非常好,这一次朕让李少卿暂代涿郡太守,希望你们二位能替朕稳住涿郡后方,不要出一点差错。”

    “臣将竭尽全力!”

    这时,李渊对杨元庆深施一礼道:“还望杨总管多多关照。”

    “彼此!彼此!也望李少卿多多关照。”

    杨广点点头,对李渊道:“李少卿先退下,朕对杨总管还要交代几句。”

    李渊连忙退了下去,御书房里变得格外安静,杨广沉思良久问道:“朕想知道,元家在幽州的势力还剩多少?”

    “陛下,已完成六成,还有北平郡和渔阳郡。”

    “为什么会进展这么慢,现在已经是三月了。”杨广的语气略略有些不悦。

    “回禀陛下,现在是辽东战役最关键的时刻,臣不想操之过急,以免引发动乱,影响到辽东战役。”

    杨元庆和杨广相处多年,已经深深了解他那种过河拆桥的风格,他如果过早地将元家势力清除干净,杨广又该将他调走,做事要给自己留一点余地。

    对他而言,辽东之战就是一面最好的盾牌,他什么事情都可以拿辽东战役做抵挡,这也是杨广的软肋。

    杨元庆无疑抓住了杨广的软肋,半晌,杨广一句话说不出来,只得无奈道:“难得你这么谨慎,说明朕没有用错人,希望你好好给朕守住幽州,不要让朕失望·去吧!”

    杨广摆摆手,让杨元庆退下去了,杨广有些疲惫,靠在软榻上闭上了眼睛·明天他也要出发了,他头脑中思路杂乱,需要好好理一理。

    杨广将杨元庆任命到幽州这种重要之地,并不是他对杨元庆信任了,相反,他内心对杨元庆更加忌惮,因为杨元庆是用辞职来迫使他妥协·杨元庆对他还有用处之时,他不得不让步。

    但正是这种被要挟的让步,使杨广心中对杨元庆耿耿于怀,但一想到即将爆发的辽东战役,他又不得不将杨元庆之事放在一旁,只能等战后再慢慢考虑。

    这时宦官李忠良把一碗热情腾腾的参茶放在御案上,低声道:“陛下,该喝茶了。”

    杨广坐起身·端起茶碗慢慢喝了起来,忽然问李忠良,“承奉·你说朕如果恢复典签制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李忠良慌忙道:“老奴不懂朝政,不敢妄言!”

    “嗯!”

    杨广嗯了一声,自言自语道:“当初宇文述给朕提出恢复南朝典签制度,其实朕并不赞成,因为朕有监察御史,这就足以强过典签那种小人制度,可是.....它却未必有典签管用。”

    杨广叹息一声,目光里充满了矛盾·或许他过于专注,却没有注意到,身边李忠良眼睛里那种阴冷的目光。

    宦官就像一群生活在墙角中的人,卑贱的身份和扭曲的生理使他们大多数人的内心世界充满了阴暗,这种阴暗被他们牢牢禁锢在内心深处,如果制度出现了缺陷·那么这团阴暗就会破心而出.贪婪地吞噬甘甜如毒药般的权力。

    而在隋朝,这种阴暗并没有破茧而出的机会,但是,它们偶然也会悄悄露出这么一点点暗影。

    李忠良的心中充满了怨恨,这种怨恨既是来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