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三十二章 惋惜(第2/4页)  娇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直到此时,陈灏还是有些回不过神来。

    他当真是想不到,顾延章会将自己拒绝得这样彻底。

    从前在延州,自家给顾延章请功,是被范尧臣否决的,再后来又被其屡次打压,顾五也不是个傻子,哪里会看不出来?

    论及情分,论及利益攸关,自家同范尧臣相比,傻子也知道站在自己这一边罢?

    至于黄昭亮,则是更不用说了,这一回消息传过来,在朝中跳得最厉害的,就是姓黄的那一个。如果不是他闹得太狠,自家居中好生运作一番,未必不能将顾五留在邕州。

    那顾五也是个不晓事的,这可是开边扩土之功,将来青史留名,千年不朽的声名,世上哪里有人能够抗拒?

    他这是当真不放在眼中,还是另有图谋?

    可就算另有图谋,难道他会不知道,这圣旨一接,将来就再难挽回吗?

    自家不过是叫他拒接圣旨而已,这对于寻常人来说,抗旨不尊乃是重罪,可在他们这些老臣看来,却并不算什么事情。

    哪一个重臣没有抗旨过?

    远的不说,只论近的,从前的孙相公,而今的黄昭亮c范尧臣,孙卞,哪一个不是抗旨抗过来的?

    光是自家与杨平章在阵前,就拒旨不遵过不晓得多少回。

    若是照着龙椅上那一位的吩咐,时不时发个旨意过来,又带舆图,又带战术,一时要三千兵退,一时要一万兵进,又激进又孬的,那仗也不用打了!

    犹记得十余年前范尧臣抚流民,其中有人趁势造反,抓了祸首之后,天子下旨说要宽恕,姓范的硬生生拖着不肯接,这一处就在城外拦着不让进,那一处早有亲兵回得城中,手起刀落,将罪魁给宰了——这样的行事,纵然被御史台骂到现在,他还不是罚个铜便算了结了?

    那几斤铜,还不够去买多几具棺材的!

    眼下姓范的还不是参知政事的位子坐得稳稳当当!

    纵然是抗旨,却不是大事,自家要的只是顾五一个态度,难道他不将印信交出,那些个孤身而来的官员,在这邕州城中还能做出什么事来?

    只要拖过了这一时,顾五照做他的随军转运,广南宣抚副使,管着州城重建,后勤转运,等到自家的折子进了京,天子那个脑子,本来就容易糊弄,再有京中的人好好扇扇风,未必不能将他留下来。

    便是留不下来,当真最后还是要回去,这几番来回,少说也要四五个月,该做的事情也做得七七八八了,新接任的人手也调教得差不多,再不怕这等人在后头搅风搅雨,难道自己不会记下他这一份功劳?

    等到回了京,即便要治罪,一句“不得已”,再一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就能糊弄过去不少,更何况他与顾五身上都还有着天子给的便宜行事之权!

    罚铜也好,展磨勘也罢,便是降职,又有什么可担忧的?

    一旦自己打下交趾,将来回朝上位,最多过上两三年,哪里不能再把他给拉起来?

    可他竟是不愿意,居然宁可回去坐冷板凳,也不肯在此处帮着自己盯着后方。

    若不是自家当真寻不出合适的人选,何苦要这般费尽心思留他

    陈灏还未想好要如何调整对待顾延章的态度与立场,自然不能同幕僚们说,他一面看着手中的名册,一面在心中默默盘算。

    众人在屋中坐着,未久,只听得外头一阵敲门声,守门的兵卒小声禀道:“节度,外头来了个人,说是顾勾院使他过来送东西的,留了东西便走了。”

    陈灏一愣,叫人把门开了。

    一时那亲兵把东西送了进来,却是几本薄薄的册子,外头先是用浆糊糊纸,糊得不留一丝缝隙,书侧上头写了“节度亲启”四个小字,那纸外头却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