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一二章 平定朝鲜(一)(第1/3页)  龙啸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就在第二天,承政院拟好了两份诏书,一份是诏告朝鲜全国,朝鲜将断绝与淸廷的藩属关系,改奉新兴的中华帝国为宗主国,改行中华帝国的年号。(_-< 书海阁 >-)而另一份是写给中国的国书,当然尽是歉恭赞美之辞,恭贺商毅称帝建国,并请求中华帝国派遣使臣赴朝,策封朝鲜。

    李淏先把这两份诏请周少桓过目,认为可行之后,才正式下达。而出使中国的使臣,李淏派了自己的弟弟麟坪大君李濬为使,宋时烈为副使。同时携带大量贵重礼物,这是准备进公关危机所用,同行俇还有两位朝鲜公主,当然是准备送给商毅的。

    同时元斗杓又上打尽,不过他们有翻身的机会。李淏当然也都一一照办。于是元斗杓、崔戌皋等人立刻大展拳脚,借机排除异已,任命亲信。在第一天就罢除了十七名官员。因此在一时间,洛党大臣人人自危。

    但洛党毕竟在朝鲜掌朝久矣,根深蒂固,仅在汉城的京官,就有七成以上都是洛党的成员,这还不算地方官员。因此也不可能一下子把洛党全部都从朝鲜的政坛上清除,只能一步一步来。

    成钢见朝鲜的大局初定,也带领着海军部的第一分舰队也返回登州,同时也把朝鲜的使团带走。只留下周少桓和第四师,还有第二分舰队在朝鲜。而周少桓下令,第二分舰队驻泊在江华岛,由海军陆战队驻守江华岛,第四军全部都移驻汉城。

    而汉城本来有两万多的驻军,除了守军之外,还有守卫各宫殿的卫兵,但周少桓只从中选出了一万人,五千驻守城内,维持日常秩序,只有少量留守王宫,另外五千驻守城外,付责汉城的外围。而城防要塞,关隘重地,以及各王宫府邸,都由中华军驻守,同时还要求朝鲜提供各种粮食物资,全国的道路、河流、关塞等地图。

    朝鲜君臣也不知道中华军要在朝鲜住多久,当然谁也不敢问,只是对中华军提出的要求尽力满足。不过时间长了,朝鲜君臣才发现,中华军和清军完全不同,军纪严明,虽然驻守各王宫重地,但对王宫里收藏的重宝财物都沒有动过,更是没有人抢夺宫女,而且也不挠民。-< 书海阁 >-*到是比清军强得多。

    清军两次攻朝,都逼得朝鲜王室逃到江华岛躲避,等回到汉城之后,王宫被洗劫一空,宫女也都被清兵抢走取乐,至于民间百姓,更是被清军随意抢夺杀戳,而且在撤军的时候,还掠走了大量的人口。在1639年丙子虏乱之后,汉城的人口只剩下不足十万。

    因此相比之下,中华军的态度虽然也强硬,但品行确实要比清军好得多,士兵如此,将领也同样如此,李淏曾将两名朝鲜的宗室女子送给周少桓为妾,又送给周少桓千两黄金,美女被周少桓挽言谢绝,黄金被周少桓登记充公,连李淏听了,也不得不敬服,天朝上国的军队,果然与众不同。

    但就在这时,陆续传来消息,就在十二月九日,金自点之子金昌运在平壤举兵造反,声称朝廷己被中华军和奸臣控制,不能自主,号招全国举义,清君侧,驱外敌。

    平壤是朝鲜仅次于汉城的第二大城市,早在高句丽时代,就在平壤建都,后来唐灭高句丽,将平壤设置为安东都护府。到了高丽王朝时,以平壤为西京。后来蒙古攻朝,占领平壤,改为元朝辽阳行省的东宁府,尽管后来元朝将平壤还给了高丽王朝,但由于平壤的地理位置过于靠北,因此也不在成为朝鲜的都城之选。

    朝鲜李朝建立之后,将朝鲜全国分为庆尚、全罗、忠清、黄海、京畿、宁安、平安、江原八道,平壤设为平安道的首府,仍然是朝鲜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而且清军在朝鲜的两千驻军就驻扎在平壤,因此也等于是控制了朝鲜的平方门户,一但朝鲜朝廷有任何异动,清军都可以长驱直入,二三天的时间,就可以打到汉城。

    在清廷中原大战失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